四年级音乐课程教学计划方案

98小时前

本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旨在全面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促进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能力。课程分析显示,女生在节奏感和音准模仿上优于男生,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节奏感依然有待提高。教材设计涵盖了多元文化,通过六个单元帮助学生接触经典儿童歌曲,培养合作精神和音乐欣赏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演唱和演奏活动、即兴创作等。重点在于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基础乐理知识和改善歌唱习惯。具体措施包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课堂氛围以及利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整体目标是通过丰富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促进个性发展。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要求,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终生乐于接触音乐、学习音乐与享受音乐打下扎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教授四年级的音乐课程。从女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和音准的模仿能力普遍优于男生。学生们的唱歌习惯尚需改善,喊唱现象仍较普遍,且他们的识谱能力较弱,简单的乐谱对于他们来说也颇具挑战。同时观察到,学生整体节奏感欠佳,在演唱时往往无法与音乐节拍有效衔接,尽管经过多次的提醒与练习,仍有许多学生在配合动作时显得无法跟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设计突出了音乐与人类、社会、民族以及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使音乐置于广阔的文化框架下。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三单元《学戏曲》、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五单元《中国功夫》以及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这些单元帮助学生接触并理解多首优秀的儿童歌曲,涵盖了中外的经典曲目,并通过团体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材的核心在于通过音乐的美感引导学生,以丰富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教材中包含大量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在创作与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提高他们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和生活中的音响充满好奇,能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并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2)能够分辨不同的男女声,了解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识不同的节拍,听辨旋律的高低与快慢。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回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能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不同体裁的歌曲,包括儿童歌曲、抒情歌曲等,能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的器乐曲,通过律动或打击乐作出反应。

(3)初步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辨识小型音乐体裁与形式,并能听出曲名及其描述。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民间音乐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风格差异。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演唱活动。

(2)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能对指挥动作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合唱。

(4)能够对自身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学习4—6首歌曲。

2、演奏

(1)乐于参与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演奏方法,与歌曲、乐曲的表现结合。

(3)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以表现乐曲情感,并对演奏进行评价。

(4)每学年能演奏2—3首乐曲。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享受其中。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中,能担当角色。

(3)能对自身与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4、识读乐谱

(1)用已学会的歌曲学习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基本音符和记号及其作用。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自主制作简易乐器。

(2)运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表现自然或生活声音。

2、即兴创作

(1)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通过各种音源及不同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与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曲。

(2)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乐于收集来自各种媒体的音乐材料,并参加社区音乐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3)乐于参加音乐会或观看地方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形式及其与音乐的关系。

(2)以色彩或线条来表现音乐的不同。

3、音乐与其他学科

(1)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音符的认知能力。

3、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鼓励参与可行的创作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将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以音乐为核心,注重情感体验,并加强学生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需妥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建立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设计

关注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能够感情丰富地进行演唱。

一、教学任务

1、学习自然呼吸,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注意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2、能随音乐不同情绪、节奏变化进行有表情的律动,进行动作模仿和即兴表演。

3、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不同情绪的歌曲及乐器。

4、识记基本的读谱知识,认识部分音符及标记,了解其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色,结合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

2、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审美趣味,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对音乐的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初步具备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与聆听音乐。

四、教学措施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进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满足低年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1、建立课堂常规,通过音响、律动等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快乐氛围中学习。

2、运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乐理知识。

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他们情感地演唱,深入理解歌曲内涵。

4、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兴趣。

三、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上,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民主交流的学习环境。

《四年级音乐课程教学计划方案》.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