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教材内容涵盖绘画、手工制作、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基础知识的结合。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和表现能力,鼓励他们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自由创作,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重点在于培养想象画及工艺制作的能力,同时注重欣赏能力的发展。教学措施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篇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2)班共有120名学生,经过上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创作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创新,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构图和布局方面的表现也有待加强。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以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为主线,同时辅以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主、副线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主要内容涵盖了点、线、面的学习、橡皮泥造型、绘画、手工艺、纸艺玩具、实用设计、计算机美术、艺术欣赏等多个方面。
教材重点:
在逐步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审美能力和情感教育的结合,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美术学习,设计的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2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参与多样的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了解制作过程,学习美术的欣赏与评价方法,丰富视觉感知、触觉体验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乐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提升生活环境的美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力,提升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促进个性发展。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造型·表现: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身边易得的材料,通过观察、绘画和动手实践等形式,表达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之事,享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让学生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探索设计制作的乐趣,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欣赏·评述:引导学生欣赏自然和各类艺术作品的形态与色彩,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感受与看法。
综合·探索:通过无主题或有主题的造型游戏进行想象、创作、表演与展示。
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
目的: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与形式,进行观察、思考、创造和表现,体验形状与色彩创作的魅力,以及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兴趣,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潜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技巧,自如运用造型与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融入人文教育。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三、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二年级分为两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积极情感的参与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学期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尝试多样的工具,运用不同表现方式,鼓励大胆思考及动手实践,体验形状与色彩的变化与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 遵循审美的规律,提供学生多样感受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审美鉴别能力。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3) 加强师生互动,既重视教师的传授,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工具,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5) 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自评、小组评、集体评、教师评或家长评,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体差异,重视自我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由注重美术技能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强调通过趣味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意和审美能力。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学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扩展美术课堂的学习环境。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探究式与反思式学习过程。强调趣味性和参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人文关怀,将课程的学习过程作为学生情感认知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制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围绕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个人的教学目标,积极实施包括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创造力培养、电子教学辅助、评价改革及减轻学生负担等方法。
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或自由组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表演。例如,进行戏剧表演时,学生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进行排练,或根据自身理解对剧情进行调整,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第一课《我和宠物》
在学习《我和宠物》后,鼓励学生与家人合作,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宠物故事和相关画作,进行互动交流。
2、第五课《我的家乡风俗》
学习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关于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图片,并制作一个展示板,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
创造力培养: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索,思考在此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周《我和宠物》
第二周《自然的秘密》
第三周《美丽的花园》
第四周《神秘的海洋》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玩具》
第六周《动手做工艺品》
第七周《动物的世界》
第八周《四季的颜色》
第九周《奇妙的建筑》
第十周《快乐的节日》
第十一周《我的梦想》
第十二周《美丽的乡村》
第十三周《色彩的旅行》
第十四周《生活中的艺术》
第十五周《旧物改造》
第十六周《童话故事》
第十七周《我的家乡》
第十八周《美术小达人》
第十九周《展示与分享》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4篇
一、本班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男生:18 人 女生:31 人 合计:49 人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本班整体纪律良好。
以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较为扎实。学生对美的事物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初步具备感受和表现美的能力。在作画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具备了基本的目测和概括表达能力。学生们普遍对绘画和手工活动有较高的热情,能够根据个人感受大胆地进行创作。
作业完成的速度各有不同,部分同学习惯于带作业回家完成,其中有少数同学的形象表达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乐于参与每一堂课。他们认真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大胆地用色彩绘画出自己的感受。
4、班中优生情况
如李静、赵小雨、陈明、王小丽等同学,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积极讨论,勇于发挥想象,细致地进行主题创作,并根据个人喜好为作品上色。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也常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氛围,共同促进进步。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少数同学的理解能力相对较慢,难以及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作画过程中,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画作缺乏信心,常常不敢大胆动笔。然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能够勇于尝试绘画。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包含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绘画、粘土造型、剪纸、手工制作及欣赏艺术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他们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绘画)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颜色,描绘身边的景物。通过记忆画、想象画和创作画等形式,表现他们熟悉和喜爱的内容。
(手工) 学习简单的纸工制作。通过撕、折、剪等方法,使用多种材料制作手工图形,并进行简单的泥工造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使用记忆画、想象画和创作画等形式,勇敢地描绘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工以及多样的平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折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4、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使用鲜明的色彩,使作品的造型生动自然。
5、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在泥塑活动中增强空间想象力。
五、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渗透,运用优生带动后进生的策略。
2、在构图时要追求饱满、有趣、生动,使画面富有生气。
3、通过课堂作业的讲评,将绘画技巧与手工制作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技能表现。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5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学生们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表现突出,尤其对表达人们的想法和情感有浓厚的兴趣,色彩的运用也相当出色,整体绘画作业水准较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 通过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和形式,结合观察、思考、绘画和制作的方式,体验形状与色彩创造的美感,享受设计与制作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从而激发艺术创造潜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重点: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造型和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其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其审美情操,并融入德育教育。
四、教学措施:
1) 遵循审美原则,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体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通过讨论和比较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品位。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
3) 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勇于进行教学改革。
5) 改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小组评、集体评、教师评及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认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开学教育
第二周:1 快乐的童年
第三周:2 我的假期
第四周:3 游乐场的乐趣
第五周:4 船只起航
第六周:5 我喜欢的卡通形象
第七周:6 动漫角色
第八周:7 荣誉勋章
第九周:8 迷宫探险
第十周:9 动物造型饼干
第十一周:10 创造一棵大树
第十二周:11 泥塑恐龙
第十三周:12 绚丽的天空
第十四周:13 小鸟的家
第十五周:14 奇妙的梦境
第十六周:15 淘气堡的乐趣
第十七周:16 剪影艺术
第十八周:17 剪纸花边
第十九周:18 折纸动物
第二十周:19 手拉手的朋友
第二十一周:20 剪纸欣赏与创作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6篇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一定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他们能进行较为完整的画面构思和表现。然而,由于年龄小,部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较弱,偶尔会出现忘带或错误携带美术工具的情况。
部分学生的作品表现力不足,作业完成速度较慢,缺乏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和明确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解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版第三册教材,该教材编排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作品,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主学习。
全册共22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注重结合观察、想象与表现能力的发展与具体学习活动。
我们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科内容与跨学科的综合效应,以便教师能深入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
这也有助于探索、改革教学形式及评价方式,并且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情感,进一步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美术游戏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鼓励学生使用纸张及身边易得的各种媒材,进行大胆、自由的创作,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享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景,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借助造型游戏的形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性的活动,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安全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与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使用彩笔、油画棒的技巧,激发他们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2)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大胆想象和创造,在作品中细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由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发展空间思维。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情境导入,趣味启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2、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接触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提升审美情趣。
3、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做到互相学习,尊重和关爱学生,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创作成果,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广泛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音、范画、参观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探究学习,突出评价过程与个性差异,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7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展现出鲜明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想象画和记忆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能够在作品中运用鲜艳的色彩,整体绘画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教学目标任务:
1. 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和欣赏,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 利用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及简单的工艺制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形象记忆和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共二十课,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与评述等多个方面。内容包括以玩具为主题,以儿童生活与科技相结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创作。围绕动物主题,通过编织童话故事来进行设计学习。课程还从“学生与生活、自然”出发,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并学习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还有“学生与文化生活”的主题,教授小泥人和泥面具等内容,让学生体验中国陶瓷的魅力,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整体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与表现需求。
四、教学重点:
1. 训练学生的想象画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在课堂中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尤其是在绘画练习中。
3. 通过工艺制作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立体造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在绘画和工艺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立体造型和空间想象力。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加强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教学,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其他同学。
2. 在构图时加强画面的饱满性、活泼性和趣味性。
3. 通过课堂评议作业,将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与技能表现。
七、本学期教学的总体要求
1. 知识教育要点
(1) 认识和体验各种自然平面形。
(2) 通过组合平面形表现景和物。
(3) 用记忆画形式表现个人的生活和情感,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
(4) 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和不对称的概念。
(5) 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技巧。
(6) 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
2. 能力培养要点
(1)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 在绘画中描绘所见的形状,尝试创作色彩鲜明的画面。
(3) 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顺利完成涂、描、撕、剪、拼贴等作业。
(4) 通过感受与想象来欣赏美术馆的作品和自然风光。
3. 审美教育要点
(1) 通过欣赏我国优秀画家的作品,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艺术的了解。
(2)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关注家乡和祖国的自然风光。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影子大王
2洒水成画
3自画像
4美丽的昆虫
5神鸟变树
6听听画画
7小蝌蚪
8神奇的画册
9大嘴巴
10童话屋
11摇滚小精灵
12红灯停绿灯行
13捏泥动物
14请你告诉我考试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8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美术教材共包含20个课程,涵盖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析、综合与探索等不同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程的比例较高,主要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积极探索。
二、学期总体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多种绘画技巧及基础知识。
2、智力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对美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美的视角关注和观察周围事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表现。难点在于如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知识技能的传授,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材料,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与创意。
四、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意识到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还包括制作与欣赏。学生们普遍对美术产生了兴趣,但因其年龄较小,耐心相对不足,因此在作业时可能表现出不够细致的态度。
五、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动态展示教具和操作学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表达中不断激发思维,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
2、利用电子教育媒介,激发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从丰富的生活、自然和文化中汲取灵感,提升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在构图过程中强调作品的完整性和生动性,鼓励他们表现出兴趣与活力。
5、通过课堂作业的评讲,将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技能表现能力。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周次 课题 课前准备 课时
第一周
1、民间玩具的魅力
2、现代玩具的探索
1、课件
2、实物投影设备
第二周
3、我的玩具朋友
1、课件
2、彩色水彩笔
第三周
4、恐龙的回归
1、教师示范作品
2、实物投影设备
第四周
5、灵巧救小昆虫
6、可爱的玩具蛇
各种美术工具与纸材,如:剪刀、彩笔、油画棒等
第五周
国庆假期
第六周
7、美丽的树叶
8、梦想中的花朵
1、课件
2、各类美术工具
第七周
9、给树爷爷画像
10、我家的菜篮子
1、课件
2、各类美术工具
第八周
11、节日的餐桌
1、彩色水彩笔
2、课件
第九周
12、泥制器皿
1、橡皮泥或粘土
2、棉签、小刀等工具
第十周
13、小泥人和泥面具
1、粘土
2、棉签、小刀等工具
第十一周
14、无敌孙悟空
1、示范作品
2、彩色水笔、油画棒
第十二周
15、变形金刚的世界
1、彩色水笔
2、纸材等材料
第十三周
16、杂技小演员
1、各种成品示意图
2、纸材、剪刀等综合材料
第十四周
17、有趣的数字游戏
1、造型元素、组合示例
2、课件、各类综合材料
第十五周
18、美丽的时钟
1、各种钟表的图片或实物
2、彩色画笔等
第十六周
19、五彩的小风车
1、风车的图片、示范作品
2、彩纸、剪刀等工具
第十七周
20、漂流的小船
彩纸等综合材料
第十八周
灵活调整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期末测试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9篇
一、学生知识能力与学习习惯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设有22课,具体内容包括:神奇的小画册、三个好伙伴、五彩树、顶天立地、瓜果飘香、高个子和大胖子、条纹乖乖、猜猜我是谁、形形色色的背景、小蝌蚪、点点聚会、排排队、花格子小牛、自画像、神鸟变树、小小手、看医生、请你告诉我、折纸动物、纸杯变变变、翻新的纸盒、会飞的娃娃。本册教材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玩具、儿童生活及科技结合的主题,来引导学生的欣赏与创作。以动物为主题,通过想象和童话故事的编织进行设计。还将学生与生活、自然的联系作为切入点,激发他们表现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学习小泥人、泥面具等内容,学生可以感知中国陶瓷文化,体验民间玩具的独特审美,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求新和求异意识,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他们创造和表现美的愿望。
三、教学目的与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和创造能力。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提升学生的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和创造能力。
五、个人教研专题:在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
六、主要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持续提升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具。
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和作品,教师进行示范讲解。
七、课时安排
第一周1、神奇的小画册
第二周2、三个好伙伴
第三周3、五彩树
第四周4、顶天立地
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5、瓜果飘香
第七周6、高个子和大胖子
第八周7、条纹乖乖
第九周8、猜猜我是谁9、形形色色的背景
第十周10、小蝌蚪11、点点聚会
第十一周进行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2、排排队
第十三周13、花格子小牛
第十四周14、自画像
第十五周15、神鸟变树
第十六周16、小小手17、看医生
第十七周18、请你告诉我19、折纸动物
第十八周20、纸杯变变变21、翻新的纸盒
第十九周22、会飞的娃娃。
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0篇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学生刚入校一年,整体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调控能力尚待提升。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部分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表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我们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妥善处理审美教育、品德教育、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训练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该教材充分结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发展,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交融与综合。教材的课时量仅为14课时,为教师深入开发教材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及评估方式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进度灵活调整和自编教材。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绘画艺术和生活的情感,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难点:提升学生的自主欣赏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熟练彩色铅笔及油画棒的运用技巧。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通过绘画表达出来,体验生活的乐趣。
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在作品中细致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手工重点:
1、使用各种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2、运用橡皮泥、陶泥等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
难点:
1、逐步将平面折纸转化为立体造型。
2、如何在泥塑中细腻、立体地表现造型。
四、教学措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及二年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注重在学习中多角度体验美术活动,拓宽他们的学习渠道,丰富教学形式。
3、注重课评方式的多样化和标准的鼓励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及创造能力。
教学进度
课题 周次 节次
第1课 影子大王 第1、2周 2课时
第2课 洒水成画 第2周 1课时
第3课 自画像 第3、4、5周 6课时
第4课 美丽的昆虫 第6、7、8周 5课时
第5课 神鸟变树 第8、9周 2课时
第6课 听听画画 第9、10周 2课时
第7课 乌龟滚下山 第10、11周 2课时
第8课 神奇的小画册 第11、12周 2课时
第9课 大嘴巴 第12、13周 2课时
第10课 童话屋 第13、14周 2课时
第11课 摇滚小精灵 第14、15周 3课时
第12课 红灯停 绿灯走 第16、17周 4课时
第13课 捏泥动物 第18周 1课时
第14课 请你告诉我 第18周 1课时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1篇
一、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与技能,然而在绘画实践和动手操作中,仍然缺乏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样的材料与工具,进行绘画及简单的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形象记忆与创造力等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1、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及工艺制作。
2、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四、个人教研主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
五、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具。
2、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通过丰富的图片展示和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示范引导。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影子的世界
第二周:水彩的奇迹
第三周:我的自画像
第四周:奇妙的昆虫
第五周:树与鸟的故事
第六周:听声音画图
第七周:小蝌蚪的成长
第八周:神奇的画册
第九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灵活安排
第十一周:大嘴巴的乐趣
第十二周:梦想的房屋
第十三周:摇滚小精灵
第十四周:红灯绿灯游戏
第十五周:捏泥创作动物
第十六周:告诉我你的故事
第十七周:添加自己的元素
第十八周:学生的自由创作
第十九周:复习与考查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2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涵盖了创意表现、设计实践、艺术欣赏及综合探索四个模块,内容包括绘画、雕塑、纸艺、手工艺和艺术欣赏。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视角,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他们探索和表现美的愿望。
(一)、全册共设置18课,教材安排相比于一年级教材有所调整:
1、更加突出学生活动的设计,遵循从易到难、从浅入深、从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原则。
2、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文学)学科的融合。
(二)、各课内容均配有丰富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和作品,便于教师参考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造欲,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情感认同。
2、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可回收的媒介,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表现所见所闻及内心感受,享受创作的乐趣。
3、引导学生用多样的材料进行创作,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4、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欣赏美的事物,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自信表达自己的感受。
5、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综合活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各单元重、难点分析
1、前几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技巧,灵活掌握造型与色彩的运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中间的课程专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同时融入人文精神。
3、最后几课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兼顾德育渗透。
四、教学措施
1、遵循审美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感悟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进行想象,通过比较和讨论等方式,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
2、重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3、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重视教师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5、改进评价方式,采用自评、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第1周色彩的探索
第2周创意涂鸦
第3周个性化姓名艺术
第4周快乐的彩泥创作
第5周神奇的玩具世界
第6周体验剪纸艺术
第7周趣味拼贴
第8周对称图形的魅力
第9周蜻蜓的飞翔
第10周我的梦幻画卷
第11周儿歌变形记
第12周瓶盖的创意利用
第13周回家的旅程
第14周一道拿手的美味
第15周与马儿的故事
第16周迎风而行
第17周动感玩具制作
第18周数字艺术的探秘
第19周纸偶演绎小剧场
第20周多彩的玩具世界
第21周复习与考试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3篇
一、教学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与技能。大部分同学想象力丰富,勇于表达,特别是在想象画和记忆画方面展现出了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在色彩运用上的表现也很出色。学生们已经初步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展现出对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然而,完成作业的速度在班级中存在差异,一些同学的形象表达能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共包含二十三课,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主题设计以玩具和儿童生活为切入点,结合科技与智力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创作。通过以动物为主题的想象创作,让学生编织动物故事,激发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使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课程的多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对美的创造和表现需求。
三、教学重点:
1. 训练学生的想象画能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在课堂中,尤其是绘画练习中,着重提高学生的观察、创造和表现能力。
3. 开展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立体造型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绘画及工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渗透,采用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方法。
2. 要求学生在构图时做到饱满、生动,画出有趣的作品。
3. 通过课堂作业的讲评,结合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六、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 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感受各种自然平面形态。
(2)运用复杂和组合平面形态表现景物。
(3)通过记忆画形式表达自己的人和物,丰富学生的视觉记忆。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方法。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小小画家
玩具伙伴
1
1
手工,添画
绘画
2
五彩缤纷的树
点、线、面的探讨
1
1
吹画
课本外绘画
3
顶天立地的创作
瓜果的诱惑
1
1
绘画
绘画
4
大的与小的
教学内容
1
1
欣赏(课本外)
绘画
5
条纹的故事
欣赏课(粗线条与细线条)
1
1
绘画
课本外绘画
6
庆祝国庆
各种背景的猜测
1
1
手工撕贴
绘画
7
小蝌蚪变青蛙
1
1
绘画
绘画(课本外)
8
点点的聚会
排队的乐趣
1
1
绘画
绘画
9
画格子的小牛
我的自画像
1
1
绘画
绘画
10
神奇的鸟儿变树
小小的手
1
1
绘画
绘画
11
指纹画的故事
看医生的经历
1
1
绘画(课本外)
绘画
12
你告诉我
折纸动物的乐趣
1
1
绘画
绘画与手工
13
纸杯的变幻
翻新的纸盒子
1
1
手工
手工与绘画
14
会飞的娃娃
艺术作品的欣赏
1
1
手工
欣赏(课本外)
15
滴水成画
海底世界的描绘
1
1
户外
课外绘画
16
国画的赏析
2
欣赏(电子教学)
17
素描的赏析
2
欣赏(电子教学)
18
我是小画家
1
绘画
19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4篇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表达欲望强烈,尤其在想象画和记忆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较强,整体绘画作业的水平也比较高。学生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进行较完整的画面构思与表现。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明确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二十课,以想象为引导,从“学生与生活、自然”切入,旨在激发学生表达自然和生活物象的情感,培养他们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探索新奇事物的精神,形式丰富多样,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他们创造和表现美的需求。
1、各课内容的编排包含了多幅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学生的活动过程及其作品,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的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有所不同,因此教学设计也要相应调整:
(1)、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2)、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3)、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过于明确的分界,常常相互交织。
2、编排特点:该教材特别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发展与具体学习活动结合,从而推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体验与尝试美术活动,注重学科内容的交融性与综合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感受各种自然形态。
(2)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描绘景物。
(3)通过记忆画的形式表达自身的观察与感受,丰富孩子们的视觉记忆。
(4)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并欣赏祖国的美丽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形象地描绘出所见所想,创作出色彩鲜明的作品。
(3)通过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及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壮丽河山。
四、具体措施
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成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成长。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渗透,鼓励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
2、要求在构图时要饱满、完整、生动有趣。
3、通过课堂作业评议,将绘画技能与手工制作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5篇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第一周:开学初体验
第二周:1 快乐的自然
第三周:2 我的家乡
第四周:3 趣味水彩画
第五周:4 舞动的彩带
第六周:5 动物朋友们
第七周:6 梦想的画面
第八周:7 我的生日派对
第九周:8 造型的乐趣
第十周:9 三维立体剪纸
第十一周:10 塑造小动物
第十二周:11 画出我的家
第十三周:12 星星的梦境
第十四周:13 小河的诗歌
第十五周:14 彩虹的故事
第十六周:15 玩具的世界
第十七周:16 折纸乐园
第十八周:17 夏日的风景
第十九周:18 纸上的游戏
第二十周:19 同桌的手牵手
第二十一周:20 传统艺术欣赏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6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纪律良好,对美术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可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展现多彩的儿童美术世界,旨在将美术与学生的精神生活紧密结合;第二单元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创作方法,利用各种造型工具和材料,探索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三、四、五单元则传授多种画面效果的特别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加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工作目标
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参与各类美术活动,尝试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学习美术欣赏和评价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及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持续兴趣;掌握基础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周围环境。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励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四、教学措施
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争取更多时间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让学生接受现代美术教育。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流动的色彩
2
千变万化的线条
3
闪耀的名字
4
有趣的彩泥
喂,你好!
5
花花衣服
金钥匙
6
印花图案
7
蜻蜓飞飞
8
我也是艺术家
9
用画作书信
10
有趣的瓶盖
回家的路上
11
今日菜单
乘着大象
12
风来了
13
旋转玩具的电脑绘画
14
旋转的玩具
15
纸偶剧院
16
五颜六色的世界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7篇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美术教科书作为美术课程的具体实施工具,承载着课程内容与目标,成为老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将教科书中的知识和技法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学会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还促进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提升,推动了人格的全面发展。
1、造型与表现
造型与表现指通过绘画、拓印、雕塑等多样化的造型手段与方法,创造出视觉形象,传达对自然、社会的感受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感。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与乐趣,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则,提升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2、设计与应用
设计可以涉及平面方案,也可以是立体的构思。设计的应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与日常生活需求的结合。涉及实际应用的设计需要动手实践,包括预想、策划、创意和制作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欣赏与评述
通过对美术学习、理解及视觉现象的审美基础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并评述美术作品。
二、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学习想象画的绘制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蜡笔、水彩笔等工具展示内心世界的形象。
2、培养初步的观察和描绘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形象。
3、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4、了解拓印画的制作技巧,掌握简单的处理方法。
5、进行纸工制作,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
6、开展泥工制作,提升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想象力和概括力。
7、欣赏熟悉的卡通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8、展出优秀学生作品,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对美术的兴趣,提高表现力。
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1、想象画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3、进行工艺制作,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立体造型能力及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
(二)难点:
1、想象能力的提升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增强。
2、在绘画与工艺教学中,促进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提升,进而发展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四、措施与方法:
1、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合理处理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训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对情感陶冶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绘画创作中,要求学生直接作画,减少构图的使用,以提高绘画进度,树立学生大胆创作的信心。
3、强调师生互动,重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增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以及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5、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引导其以感受、观察、体验和表现等方式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视频、范画、参观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形象感受能力与想象力,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7、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并开拓视野,展示与交流自己的作品。
8、调整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对美术活动表现的多元化评估,推动教师的持续提升。
9、充分利用自然与社会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10、依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确保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注意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12、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通过宣传窗及美术比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 第18篇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旨在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切实实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入学时间较短,普遍年龄小,性格活泼,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制力较差,行为习惯尚需培养。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明显增强,绘画表现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兼顾审美教育、品德教育和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该教材充分结合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发展,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强调在美术学习中的多角度体验与尝试,注重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效应。课时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课程量的适中也为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探索和改革教学形式及评价方式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培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进度灵活调整教材内容。
四、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
2、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各种工具、用纸及身边常见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享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尝试使用不同媒材进行自由表现,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丽,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5、通过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体验活动,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强化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开展折纸、捏泥等手工制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难点:
1、加强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在工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与表现力,促进折纸、捏泥造型以及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六、教学措施:
1、以情感导入,趣味启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拓宽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渠道,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表达个人感受和意愿的能力。
4、强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树立鼓励性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