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实用3篇)

1213小时前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教材涵盖“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与液体”和“天气观察”四个单元,强调观察、记录和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多感官的角度认识事物,建立对科学现象的长期观察习惯。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及合作能力,以及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生态保护意识。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小组合作与实践活动,力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自主学习与探索,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围绕两个核心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通过《植物的一生》和《关心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起对变化规律明确的事物进行长期观察及记录的能力,进而提升其细致、坚持的科学态度,并初步理解事物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土壤与生命》和《固体与液体》单元的学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感官认识事物,培养全面的认知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依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具体要求,以土壤为核心话题,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感官去探究土壤的奥秘。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对土壤的直接感受,认识到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包括以下四个课时: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地

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将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与他们将在本单元学习到的新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植物的整体认识。

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进行“种油菜”活动,学生将通过这一真实的种植体验,观察、记录植物各生长阶段的变化,了解种子与花的结构及其功能。学生将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完成实验及制作标本,并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展开探究。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单元共包含以下四课:

1、植物和我们

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

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将从常见的固体和液体入手,深入研究物质的特性。此单元的设计与《土壤与生命》相似,通过多种感官及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并通过反复实验理解固体与液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全面与客观认知能力。

本单元分为六课: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重点讲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以及天气现象如何影响人类生活。通过观察天气,学生将能够理解天气的规律性及季节气候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气温是多少

3、雨下得有多大

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将整体划分为部分的观察方法,以细致观察物体的结构和变化,增强学生的观察技能。方法包括运用各种感官与多元观察方式进行物体的观察。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3、通过养蚕活动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了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及面对困难的科学态度,贯彻“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2、实验: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提升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的秘密。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三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科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分为“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活习性”、“气象与气候变化”、“电与磁”四个单元。

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单元,学生将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的生长周期,了解种子的萌发、幼苗的发育、开花结果的各个阶段。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主要部分,如根、茎、叶及其功能,探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动物的生活习性”单元,学生将通过观察和照顾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课程将结合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帮助学生认识到所有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在“气象与气候变化”单元,学生将以天气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学习如何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并初步建立天气变化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电与磁”单元将围绕磁铁的特性和用途进行探究,学生将学习磁力的基本原理,探索电流与磁场的关系,以及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制作简易的电路。

本册教学内容涵盖生物世界与物质世界,使学生在观察与探究中认识事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的互动、植物与动物的生存条件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将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他们持续记录的习惯,学习通过流程图和记录表格展示观察结果,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及应用。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极高的活力和好奇心,但在获取和应用知识方面仍显不足,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因此培养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

2、已有知识、经验:

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的科学知识较为匮乏,实践能力较弱。许多学生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而科学课程则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来促进他们的观察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3、儿童心理分析: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动手实践,科学课程将通过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感。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各个阶段,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器官。

2、认识到动物和人类都经历生命周期,理解生态环境对生命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3、掌握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理解天气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认识磁铁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电与磁的相互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观点的意识。

2、理解观测与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实验过程理解科学的魅力。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设定合理的科学探究活动和作业。

2、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3、重视学生的反馈,鼓励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

4、针对科学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课堂互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6、及时总结课堂内容,进行课后交流和综合性评估。

7、确保科学课程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六、教学进度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挖掘课堂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施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教学,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富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与科学亲密接触、运用科学思维,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步培养科学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引导他们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理解科学的本质,逐渐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

3、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分析,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尤其是对变量的控制和数据的收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学习构建解释模型以验证假设;

4、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精神,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细致观察、重视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视生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授三年级(2)班的科学课,经过前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强烈,具有探索的愿望,乐于实践,善于操作。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设、预测、研究、解释及交流等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周期性变化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和研究,发展学生的认真、细致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初步认识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鼓励学生从多种感官和角度去认识和描述事物,以此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全面理解能力。

科学课的教学应强调“动手实践”,这是本册教材及整个系列教材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摒弃“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转而关注让学生“亲自参与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种植、观察、记录、整理数据、总结报告,并通过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

《土壤与生命》单元围绕《课程标准》中关于“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展开,重点探讨土壤的特性,目的在于利用多种方法和感官去理解这一物质,通过探索土壤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受对土壤的亲近与感激,同时认识到土壤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课中,通过“我们已经知道的植物知识”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他们将在本单元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连接,帮助他们达到对植物的阶段性认识。

《固体与液体》单元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进一步探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和《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全面认识和描述具体事物,而不仅限于固体或液体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其全面和客观的认知能力。

 五、基本措施

1、将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

2、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6、细致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并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相关竞赛,以比赛促进学习。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现场考察收集信息自然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附: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周次内容

1—4土壤与生命 5—8植物的一生

9—12固体与液体 13—16天气观察

17—18观察与测量 19—20知识检测

《三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实用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