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旨在引导小学五年级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教学要求强调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健全人格,并培养其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态度与参与意识。教学措施包括价值辨析和生活事实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增强对自我、他人及社会的理解。课程安排涵盖科技变化、社会文明、健康休闲、历史反思等主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最终培养其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公民所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其成为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发展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求
1. 在“物”与“人”的紧密联系中,实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融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做人,通过实践认识自我。
2. 引导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态度与参与意识。
3. 通过感悟与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自我、他人及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4. 积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需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
1. 在教学中注重“物”和“人”的内在联系,努力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结合,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
2. 在生活事实中进行价值辨析,向学生展示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实,引导他们理解这些事实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3. 通过将当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体验现代生活与民族历史文化的连接。
4. 强调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的融合,重视学生的观察、调查与体验,引导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实现自我人格的建构。
四、教学进度
周 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科技带来的变化2、社会文明的探讨3、健康与文明的休闲方式4、学会拒绝5、历史不可忘记的屈辱6、为自由而奋斗的人们7、中华民族的奋起8、屹立于世界的中国人9、日益强大的祖国10、告别贫困迈向小康11、打开国门走向全球12、探索周边世界13、环球旅行体验14、文化的风采15、复习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