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安排

392个月前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从中年级顺利过渡到高年级,培养扎实的语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以专题形式划分为8个单元,强调整合与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注重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的培养,面对学生基础知识不均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引导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重点在于识字、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与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丰富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面。教材设计强调情境创设,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学生需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基础不仅包括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和中年级所养成的学习习惯,良莠不齐,到了高年级往往难以改变。四年级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班现有29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较强。例如:李联慧、谢尚丽、杨倩倩等;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佳,心浮气躁,对最基本的知识视而不见,缺乏协作精神,集体观念较弱,纪律意识不足,如张启林、单豪豪等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基本结构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单元划分,共设有8个专题,分别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和故事长廊。每个专题包含导语、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个部分。每个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包括2至3篇精读课文以及1至2篇略读课文。一些课文后会附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语文园地分为五个栏目,其中四个为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为机动栏目,内容可能涉及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本册书共设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同时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依然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编排,主题内容新颖且丰富,内涵深刻,充满人文气息,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色。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要求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本册在编写中强化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②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联系与整合;③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与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次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或进行资料搜集、调查、访问,以交流他们的发现和所得到的启示;另一次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的景观及居民的生活。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在指导综合性学习时需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明确学生的任务与目标;二是在学生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并给予支持,及时表扬优秀的表现,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活动成果。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教材继续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强调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加强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本册教材继续附有资料袋,增加了课文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在一、四组中设置,引导学生收集祖国的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相关资料,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及英雄的事迹,进一步拓宽知识面。针对课文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以及中国民间故事。这些设计为学生的学习丰富了资源,扩展了视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精美的选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熟练写出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使用字典、词典,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能够用钢笔写出正楷字,进行毛笔临摹。

3、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情感。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分享读书资料。

7、在交谈中认真倾听,养成请教与讨论的习惯,能够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清晰明了地讲述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和看法。

8、关注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够写出较清晰、具体的内容,撰写简短的书信和便条,并能够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200个字,掌握写字200个,累计共需认识2600个字,会写2000个字。教师应创造多样化的途径与方式,巩固已识汉字,防止复习效果不佳。可以进行多音字、易混字的针对性指导。

由于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适当调整,让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对易错字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主动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需强调范写与指导,特别针对容易出错的字进行重点提示,确保学生字写端正、美观。

(二)阅读

本册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型。精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研读,通过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略读则相对轻松,旨在了解文章大意。

A、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语文训练的核心,关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1、加强词句理解与积累,鼓励学生借助上下文和字典、生活积累来领悟字词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情感表达。安排词句练习,帮助学生体会各种语言现象,积累优美语言。在理解基础上,通过背诵与摘抄等形式提升语感。

2、重视朗读与默读练习。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与多样化。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其在实际阅读中,读出感情。默读训练应着重于加快速度,并在阅读后进行交流。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通过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情,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手法。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4、促进合作与交流。在课文教学时,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他们表达想法的机会,通过共同讨论、合作学习提升理解力。

5、加大扩展延伸。以具体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资料搜集与实践观察,促进学习的丰富与深化。

B、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教学主要依靠学生运用精读课文的知识与方法,逐步掌握阅读能力。教学步骤包括: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示进行自主阅读,抓住重点展开讨论,不必逐字逐句深入细节。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要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激发表达欲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训练质量。

(四)习作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训练,并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在习作教学中,注重激发兴趣,倡导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消除畏惧心理。习作内容应以真实生活为主,兼顾想象,重视合作与交流,鼓励小组活动,展示与分享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强调整体性与创造性。教材不仅提供活动内容,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指导时需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活动开展,及时给予支持与反馈,促进成果展示。

(六)课外阅读

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增设经典诗文背诵任务,鼓励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与同学分享读书资料。

七、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集中注意力,通过有目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本册教材旨在为学生创设具体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以及同伴进行对话,进而启迪心灵,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学习有内在规律,教材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材在设计时,关注学生的感受与反馈,给予更多的学习指引。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