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体育课程教学方案(精选4篇)

792个月前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涉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田径、体操、球类活动及舞蹈等,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认真备课、系统编写教案,并通过多样化的表扬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则需积极参与课程,掌握基本知识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并维护课堂纪律。通过游戏和比赛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指导思想:

《体育(与保健)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健康第一”,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促进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其特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纲领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计划往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缺乏明确的导向,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贯彻新课标,应用新的教育理念。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基础。本学期根据《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体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健康与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六年级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巩固体育及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定期锻炼的习惯。

〈二〉增强学生对个人及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弘扬体育精神,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初步掌握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及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四〉激发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勇敢、坚韧、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学生反馈信息

通过上学期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热爱及个别学生的特长。经过暑假期间,看到我国奥运健儿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激发了学生对竞技项目的兴趣。以下是学生希望在本学期中学习和掌握的运动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及措施:

体育课教学应以增强体质为出发点,注重课堂的“三基”教学,并常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系统编写教案,确保备课无误,未经备课不得上课。

2、深入学习与贯彻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清晰本课的教学任务及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3、根据教学要求,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得缺席、缺课,若需请假必须提前获批,并做好相应安排。

4、多采用多样的表扬方式,确保表现真挚、及时,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提出更高要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绩。

5、教学原则与方法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科学安排运动的强度与量。

6、教师要保持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教态严谨自然,注意课前三分钟更换好运动服装,准时到场等待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定期进行科学分析与以提升教学质量。

8、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做好他们的培养与训练,使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9、课堂上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严防伤害事故发生,如有意外,须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参与体育课,注意听讲,掌握基本体育知识与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课时着装要轻便整齐,穿适宜的运动鞋,遵从教师的要求,按指定地点等候,排队时做到快速、安静、一致。

3、不得无故旷课,保持不迟到、不早退,服从课堂纪律,遵守各项规定。

4、爱护体育器材,切勿故意损坏课上使用的设备,课后按教师要求归还。

具体措施与辅助手段

通过游戏结合比赛,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一些抽象或难以实现的动作,先在教室进行讲解,并配以图示、视频或幻灯片等生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体育课上所需的器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雨天时,可以组织室内游戏及普及体育常识,例如:伤病预防措施。安排学生观摩高年级的体育课,促使他们对自己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转变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2篇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一) 体育教学目标:

1、注重体能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特别是在这个生理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合适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并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2、强化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游戏和团队竞赛,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3、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组织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提升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4、普及体育知识,教育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懂得运动的意义,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5、进行规则教育,教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遵循规则,树立公平竞争的理念,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

(二) 体育课程安排:

1、基础训练:每周安排2次基础体能训练,重点锻炼跑步、跳跃和敏捷性,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技能学习:每期设定不同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通过趣味性技能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实战能力。

3、心理素质训练:在每次课程中加入心理疏导环节,通过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发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4、健康知识讲座:定期邀请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讲解运动生理、营养知识以及防伤措施,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年度运动会:在学年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展示他们的运动才能,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同学间的友谊。

(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定期对学生的体能发展进行测试,通过记录学生的运动成绩、参与情况和进步程度,评价他们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课程内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升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3、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课堂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参与情况,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4、结合家长的意见,定期召开家长会,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与成果,促使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教育。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故事导入,了解篮球运动的概况

导入故事,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詹姆斯·奈史密斯教授发明的,旨在寒冷的冬季让学生们进行室内锻炼。最初的比赛规则相对简单,使用桃子筐作为篮球的目标,最终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运动。

二、师生互动,学习篮球的基本规则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篮球规则的了解,教师则补充补充不清晰的地方,双方通过互动共同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

场地:长28米,宽15米,篮筐高度为3.05米。

每队上场5名队员,比赛期间每队可请求一次暂停,比赛分为四节,每节12分钟。

每次进攻队伍需在24秒内投篮,若未能投篮则失去进攻权。

三、明星介绍,了解中国篮球的骄傲

通过介绍几位篮球明星,让学生了解我国篮球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姚明:上海人,曾效力于NBA休斯顿火箭队,身高2.29米,是中国篮球的代表性人物,已成为全球篮球界的标志性人物。

李娜:虽然以网球著称,但她在体育界内外的影响力也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体育。

篮球历史:1995年中国男篮首次进入世锦赛八强,20xx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更是迎来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授课日期:5月15日

课后随记:学生们对篮球的场地和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中国篮球的荣誉和明星则知之甚少,这显示出我们在宣传和教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主动参与篮球的基本技能训练,并能示范基本动作。

积极参与团队配合练习。

学习内容:运球、投篮、传球

学习步骤:

一、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列队,进行热身和准备活动。

2、提出分组练习要求,分组进行运球和传球练习。

3、组织小组对抗赛展示。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出席人数。

2、听从口令热身,进行身体拉伸和活动。

3、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练习运球和传球。

4、进行2分钟的运球比赛,增加趣味性。

5、分组展示投篮技巧,互相学习。

组织:六列横队、分成小组

二、合作学练,提高水平

教师活动:

1、总结上节课篮球技能训练情况,强调本节课的练习要求。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技能训练。

3、组织各小组展示及互评。

学生活动:

1、了解本课的复习要求。

2、与同学合作,反复练习各项基本技能,改进动作。

3、分组进行技能对抗赛,互相鼓励和评价,提升团队默契。

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若干

课后小结:本节课通过热身练习、分组训练和对抗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团队配合也得到了提升。每个小组都展现了良好的训练态度,特别是在运球和投篮方面,有不少学生获得了进步,期待下次的进一步提升。

六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第4篇

一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根据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安排,我们的教育目标包括:1.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使他们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2. 使学生掌握本学期学习的新运动项目和技能,提升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3.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在团队活动和比赛中展现公正、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1.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增强体能的重要性;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 田径:跑步和跳远;3. 体操:体操动作在生活中的实践;4. 球类活动:足球和篮球;5. 舞蹈;6. 武术。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强烈,尤其是女生在身体快速发展期间,部分同学可能会对体育课产生不安或抗拒情绪,因此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灵活性和耐力训练。

四 本学期预期学科目标

1. 运动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对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2. 运动技能:掌握基本的篮球和足球技术,并能在比赛中灵活应用;了解不同体育项目所需的具体技能。

3. 身体健康:增强柔韧性、灵敏度、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认识到自身身体变化的重要性。

4. 心理健康:正确看待体育活动与自尊心、自信心之间的关系;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表达快乐或失落的情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助友爱的精神。

5. 社会适应:体验集体与个人活动的不同;能够按顺序共享运动场地和器材;在活动中乐于助人,尊重和关心他人;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五 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利用课间活动和课外时间,关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 推广“体育干部轮流制”,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 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互助氛围。

5. 将游戏和竞争元素融入每节课,增强学生参与的乐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体育课程教学方案(精选4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