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旨在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教学将聚焦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通过六个模块的教材内容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涉及诗歌、小说及议论文等多种文体。教学目标明确,包含流利朗读、默读理解、写作技巧和口语表达等能力培养。还将通过活动组织和实践学习,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准备。教学措施将采取明确目标、自主探讨、巧设问题和总结反馈四步法,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整体计划强调情感体验与文化理解,促进健康个性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质。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化品味,促进健康个性的成长,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20xx级3班和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3班学生人数为65人,整体情况较好;而4班则是由上学期的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并而成,总人数达到60人,全部为学习困难生,基础极其薄弱,尤其是从二班转来的学生纪律相对较差。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这一年是关键的冲刺时期,压力更是倍增。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属于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的第五阶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方面。本册教材以诗歌和小说为主,通过安排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依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内容,强调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与开放性,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强调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及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本册内容分为六个模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每篇课文后还有相关补充材料。全册共计25篇课文,其中包含13篇教读课文和12篇自读课文,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课外古诗词背诵方面:共计10首,安排在每周的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设定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学期末进行交流总结。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够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保证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展阅读面,拓宽视野。
4、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6、掌握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特点。
7、欣赏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启示;能够结合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感言作品中动人的情境与形象,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识别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并通过思考做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增强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10、能够阅读简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二)写作
1、继续学习记叙文写作,能够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根据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与详略,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简单的议论文写作,做到有理有据;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2、本学期需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习不少于5000字,45分钟内完成至少500字的写作。
(三)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倾听,能够根据对方的言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够就适当话题进行即兴发言和准备好的主题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有一定说服力。
4、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时,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能够把握讨论焦点,针对性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够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
2、就教材中的问题,或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研究主题,计划,借助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获取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撰写简易研究报告。
3、掌握查找和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够明确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区别,并学会标注引用资料的来源。
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我所教学的九年级上册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普遍较好,期末考试时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令人满意,但我们也需要警惕学生可能出现的自满情绪。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是帮助学生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对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将计划完成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所有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以诗歌为主,第二单元是演讲与议论,第三单元重点是小说,第四单元同样为议论文,第五单元涉及古典白话小说,第六单元则是古文阅读。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单元、展示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探讨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以及戏剧单元,还有文言文的两个单元,合计六个单元。初三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整个初中阶段(尤其是第五、六学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学的重心在于提升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语言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通过进一步的语文基础训练,综合练习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落实到实际应用上,为中考语文的考试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础。课程应当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及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启蒙教育,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审美情趣,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培养优良的意志品格。
三、教学要求
⒈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帮助学生体会汉语言的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健康的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同时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美的熏陶。
⒉ 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汇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并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⒊ 持续训练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中考以及日后的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
⒋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清楚地表达不同的语气,掌握指定的课文背诵,特别是文言文的内容。
⒌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读后能总结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人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
⒍ 学生能够借助字典或相关资料独立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⒎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理解主要内容,能够用普通话清晰地讲述事件,使语句完整通顺,说话礼貌。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进行交流,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⒏ 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较为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下他们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由地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并坚持写日记。
⒐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实践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核心,重点关注议论文、诗歌阅读、演讲词的特点及文言诗词的学习。
⒈ 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⒉ 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⒊ 强调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⒋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⒌ 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及写作四项内容。
五、教学措施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我将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⒈ 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在初读阶段明确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目标的清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有方向地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会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
⒉ 激发兴趣,合作探讨——促思。在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设定悬念,唤起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或友好竞争等方式开展阅读。方法包括朗读、提问、讨论和品味,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自主发展。
⒊ 巧设问题,自我解题——深化。自我解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善于梳理学生的疑问,捕捉“焦点”,通过巧妙提问引导思考,激发矛盾和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自我解题的目标。
⒋ 进行点评,拓展创新——总结。点评要从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多向思维,促进知识的拓展、创新,挖掘他们的潜能。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⒈沁园春雪 2课时
⒉雨说 2课时
⒊星星变奏曲 1课时
⒋外国诗两首 1课时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课时 月考 3课时
第二单元
⒌乐业与敬业 2课时
⒍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
⒎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⒏致女儿的信 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课时 月考 3课时
第三单元
⒐故乡 2课时 ⒑孤独之旅 1课时
⒒我的叔叔于勒 2课时
⒓心声 1课时 写作、综合性学习 3课时 期中考试 3课时
第四单元
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课时
⒕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课时
⒖短文两篇 2课时
⒗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课时 月考 3课时
第五单元
⒘智取生辰纲 2课时
⒙杨修之死 2课时
⒚范进之举 2课时
⒛香菱学诗 2课时 综合复习 2课时 月考 3课时
第六单元
⒑陈涉世家 4课时
⒒唐睢不辱使命 3课时
⒓隆中对 3课时
⒔出师表 3课时
⒕诗词五首 3课时
复习迎考 综合复习 1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