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文化素养,主要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学内容包括戏剧、宋词和文言文,重点强调议论文写作技巧。目标是实现合格率80%、优秀率20%及提高率95%。教学措施包括加强背诵默写、组织小组讨论、严格课堂纪律、注重基础语法和写作训练,以及开展课外知识讲座以激发兴趣。教学进度安排涵盖20周,将系统学习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及写作技巧,并进行定期的回顾和总结。设定了教研活动与教学要求,确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经验分享,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日常检查将涵盖课本使用、笔记记录和晨读材料的有效利用,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维护。
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计划 篇1
使用教材:人教版必修四。
基本情况:所教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学习习惯欠佳,解题思路不清晰,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积极。
教材分析:必修四包含戏剧、宋词以及文言文,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在写作教学上强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力争合格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优秀率力争达到百分之二十,提高率力求达到百分之九十五。通过多方位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夯实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书写规范的钢笔字,并能较好地完成议论文写作,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措施与方法:
1、重视背诵和默写的训练,加强课内外的结合,立足实际训练,着眼高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2、精心组织课前五分钟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3、严格执行背诵默写的规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考核,力求无遗漏。
4、加强课堂纪律,提升教学质量。
5、深入研究教材及专业知识,认真备课,确保课堂时间不被浪费。
6、注重基础语法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7、组织课外知识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鼓励其扩展课外阅读。
8、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做好知识的积累。
9、加强书写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0、积极开展语文相关活动,全方位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四宋词单元,朗诵《水调歌头》。
3—4周:必修四戏剧单元,欣赏和分析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
5—6周:学习文言文,讨论古文的语言运用及其现代意义。
7—8周:围绕议论文写作,学习论据的选用和立论的技巧。
9—10周:进行写作练习,期中考试,分析上半期的学习情况。
11—12周:继续深化宋词学习,讨论诗歌与文化的关系。
13—14周:加强戏剧分析,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15—16周:重点开展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注重逻辑和论证。
17—18周: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探讨中华文化的精髓。
19—20周:进行综述性训练,复习归纳,期末考试,进行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计划 篇2
为确保本学期高中语文必修四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优异成绩。教学任务分配如下:加强班每个班级需达到一线30,二线50;实验班一线需达到15,二线30;普通班一线至少5,二线15以上。目标为实现年级一线总数800以上,二线总数1600以上。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约20周,将要覆盖《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文言文选》《文学作品赏析》《写作技巧》等重要内容。时间有限,任务繁重,需提前规划,精心组织,关注重点,确保落实。
三、教研要求
每天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围坐一起,采用“一对多”的讨论模式,即一位主讲教师进行说课,随后其他教师需提出至少一条备课建议,形成一个既有责任分工又能集思广益的良性循环。
主讲教师名单根据教案提前制定,轮流进行,而不允许推诿。每位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在集体教研前完成教材和练习的熟读,形成自我的教学思路,并在教研会上提出建议。
确保教研时间和纪律,教研会议期间严禁缺席,不能进行与教研无关的活动,保持会议的专注与严肃。
每周需进行听课评课工作,并做好记录。年轻教师至少听四节课,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推进新老教师结对指导工作,结对名单如下:宿娜—崔宝丽,靳玉露—赵秀梅,付春雪—李涛,韩雨—李宁,闫如月—赵海燕。年轻教师要坚持听课,先听后讲。
四、上课要求
遵循本学期的德州市教学规划,按照学校的361度教学模式,无论是教案、教材还是训练,都要符合这两大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读与练,教师的指导为辅助。目标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则在幕后引导,杜绝单纯通过课件讲解而导致学生被动听讲的现象。
课堂教学重点为现代文阅读、古文选读及文言文教学。
现代文教学采用“阅读+讨论”的方式,课堂基本流程为:理解文本后进行分组讨论,教授相关知识点,同时安排应试训练。每周约阅读五篇文章,并进行重点讨论与练习。
文言文教学上,学生假期已提前预习,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将在此基础上深入,课程安排为:先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与翻译能力,再对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题目掌握课文的结构与内容。估计为期10周,约30篇文言文的学习。
五、训练要求
训练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课本内的阅读训练,围绕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系统化练习,结合材料进行反馈与巩固。
二是晨读材料的运用,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练习。每日指定一篇材料,进行词语积累与语法训练,并确保有专人出题与审核。
三是作文训练,包括素材积累与论证结构的训练。每周提供一篇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定期安排专门的作文课。为确保作文训练的有效性,组建专门的作文组,由多位教师共同负责。
四是综合训练,主要包括各类测试题的设计,确保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六、常规检查及其他
检查分为四个方面:课本的使用、笔记本的记录、晨读材料的保存与利用。
教师需合理使用课本,积极参与讨论。每周检查笔记本的记录情况,包括阅读成果和素材积累等内容。
晨读活动应进行记录与反馈,确保材料的有效利用。每周至少检查四次,确保按时完成。
值日组负责办公室卫生及饮水管理,避免卫生问题影响教学秩序。
寄语:每位教师在学生、班级和学科组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务必严谨对待每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