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式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掌握根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课程分为多个部分,首先分析教学内容,强调根式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并在学生已有的数的开方基础上展开新知识。教学目标包括理解根式的定义、判断根式的有意义性和应用根式的特性。课程重点在于根式的定义及其非负性的理解,难点则是根式乘除法的适用条件和最简根式的运用。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掌握根式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练习和讨论环节旨在巩固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计划强调科学归纳精神和知识的系统整合,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根式教学计划 1
根式教学计划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课程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根式的第一节,它是学生前期学习数的开方的延续,也是掌握根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根式知识贯穿始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程是在学生已掌握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相关概念有一定认识,并在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应用中有所了解,因此只需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学生便能较容易地接受新的内容,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使其成为已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根式的基本概念。
(2)学会判断根式的有意义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师生共同总结根式的定义。
(2)分析根式的特性,明确根式成立的条件,并运用该条件进行根式是否有意义的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归纳概念的精神,经过探索根式的有意义性,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形如(√a,a≥0)的表达式即为根式。
2.难点:运用“(a≥0)”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9的算术平方根是( )。
问题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 )。
问题3、正方形的面积为A,则其边长为( )。
推进新课
一、根式的定义
显然,√9、√16、√A都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种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表达形式,我们称之为根式。通常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称为根式,“√”称为根号。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必须加上a≥0这个条件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只有正数和零才能有平方根,而负数则没有平方根。请讨论:(1)-4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几?
(3)当a<0时,√a有意义吗?
解释:负数无法拥有平方根,更不可能具备算术平方根。
(4)√a表示了什么?
目的:让学生明白算术平方根和根式之间的关系。
二、应用迁移
1、对根式概念的测试
以下表达式中,哪些是根式,哪些不是根式:
√5、√8、1/y、√y(y≥0)、√0、-√5、1/(y+z)、√y+z(y≥0、z≥0)
分析:判断是否为根式,关键在于是否满足√a(a≥0)的形式。解:略
提示:根式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根号;第二,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对根式被开方数范围的考查
当x的取值为多少时,√4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根据根式的定义,被开方数必须大于或等于0,因此4x-2≥0,才能保证√4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4x-2≥0,得x≥1/2,当x≥1/2时,√4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提示:要使根式有意义,必须确保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三、巩固提高
1、下列表达式中,属于根式的是( )
A、-√9 B、三次根号8 C、√y D、y
2、当x为何值时,以下表达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4 ;(2)√4/5-2x ;(3)√-6x ;(4)√(x/2)+2
四、本课小结
本节需要掌握的知识:
1、形式为√a(a≥0)的表达式称为根式,“√”为根号。
2、为了使根式有意义,必须确保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旧知识的联系,降低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真正理解概念。
3:部分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熟悉度不足,仍有同学错误地认为a表示正数而-a表示负数,因此需要加强符号的教学。
4:对根式与完全平方的联系理解不足,应加强知识点的相互综合运用能力。
根式教学计划 2
教学目标
1.了解根式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判断一个表达式是否为根式;
2.掌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非负性,能够求解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3.能够根据根式的属性求出其具体值。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根式的基本定义;
难点:根式的非负性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根式?如何进行表示?
一般来说,若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某个数a,则这个数称为a的根。
2、根式中的算术根是什么?如何表示?
正数的正根称为其算术根,0的算术根也是0,通常用 (a0) 表示。
3、根式的基本性质:
每个正数有两个根相互为负,0有一个根,而负数则没有根。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请大家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填写空缺。
(1)、在某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为米。
(2)、若某圆形的面积为S,则其半径为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4)、若要制造一个两直角边分别为7cm和4cm的三角尺,则斜边的长度应为 cm。
通过上面的填空,你认为填入的各个表达式有何共同特征?
它们均是平方数。
2.请根据根式的定义,讨论一下一个表达式要成为根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3.如下各式是根式吗?
练习1:判断以下表达式中哪些为根式?
(1)1 (2)?16 (3)3?2 (4)?x(x?0) 2
(5)(m?3)2 (6)a2?2a?2
探究二:通过根式定义,你能否说明被开方数及根式的取值范围?请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因此根式同样为非负数,故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
1.根据被开方数的非负性确定下列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2:确定下列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分享发现的乐趣)
?1a?1?211?2a?3?x?x?1
归纳:求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基本依据:
①被开方数为零;②当分母中含有字母时,需确保分母不为零。
练习2: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根式有意义?
(1)x?1 (2)2a?3(3)
思考:
当x为何值时,使得x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x3 呢?
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理由。
练习:当字母取什么值时,下列根式有意义? 1(4)2b?1??2b x
(1)(a?3) (2)?3x (3)24x (4)(21x2
2.根式非负性的运用
旧知回顾,若|x-3|与(y+3)2互为相反数,求x与y的值。例:1.若x?3与(y+3)2互为相反数,求(x20xx)的值是 。 y
2.若a?2?2b?7?0,则a?2b?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根式的定义及性质。理解并用根式的定义判断表达式是否为根式,基于根式的双重非负性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同时掌握根据根式的特性求根式的值。
四、布置作业
课本P5练习题,习题21.1进行复习与巩固,第1题。
五、当堂检测:
1.指出以下表达式中哪些是根式?哪些不是根式?并说明理由
(1)x2?1 (2)a?2?a?2?
(3)a?b?a?b?(4)a
(5)5m2 (6)m?n?m?n?
2、当x取何值时,下列数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1(2)?5x
(3)4x(4) x?12x?1
1
b?a3
、若(a2与|b+1|互为相反数,求的值。
4、若a?2+b?3=0,则a2?b?
根式教学计划 3
根式的概念;根式的加减;根式的乘除;最简根式。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根式的基本概念。
(2)掌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3)掌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其性质。
(4)了解最简根式的定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总结根式的定义。
(2)通过实例来探究根式的规律,运用归纳法得出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的相关规定并进行运算。
(3)利用逆向思维探讨根式乘除的逆运算,进行相关化简。
(4)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炼出最简根式的共同特点,并通过该概念进行根式的合并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他们在探索中思考根式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根式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
2. 根式加减法的运用;
3. 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应用;
4. 最简根式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根式定义中对非负数的要求及其实际意义。
2. 掌握根式乘法和除法的适用条件。
3. 利用最简根式的概念进行根式的化简。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需要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6.1 根式概念与性质3课时
16.2 根式的乘法与除法3课时
16.3 根式的加减运算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1课时
16.1 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根式的定义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明确根式的定义,通过具体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根式定义的准确性;
2. 根式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活动1、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内容:什么是根式,给出几个例子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根式。
活动2、回顾根式的定义,讨论其条件,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活动3、思考以下问题:
①计算根式的结果,例如√4=2,讨论其是否符合根式的定义。
②为什么根式的定义中需要强调被开方数是非负的?如果是负数将发生什么?
活动4、提出根式的性质,即根号下的数必须为非负数。
二、探索新知
1 例1. 下面哪些是合法的根式?
√(x)、√(-1)、√(0)等。
分析:检查被开方数的情况,确认其非负性。
2 例2. 当x取不同值时,根式的取值是什么?
分析:根据根式的性质,确保开方数不小于零才能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掌握。
四、应用拓展
讨论日常生活中根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实际意义。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
1. 根式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为了使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的。
六、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16.1中的第1、5题。
16.1 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