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体育学期教学安排

561个月前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培养健康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身体状况,掌握锻炼知识与技能,发展运动兴趣与良好品质。主要项目涵盖田径、体操、球类游戏和民族传统体育,重点在于提升基本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柔韧性。课程安排采用主题与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并通过比赛增强锻炼效果。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情绪变化,因材施教,特别是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练习,增强自信心。课时安排为40课时,每课2课时,强调安全与规则意识,爱护器材,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夯实民族素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培养健康锻炼的意识。

2. 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各项技能的兴趣,发展勇敢、坚韧、虚心向学、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

三、教学措施:

1. 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认真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 上课时要穿着轻便、整齐的运动服,确保不携带钢笔、小刀等危险物品,按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要做到快速、安静、整齐。

3. 不得无故缺课,遵守上课时间,服从老师的指挥,认真遵守课堂规定。

4. 在课堂上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必须遵守器材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5. 爱护体育器械,不得故意损坏各种设备,课后按老师要求归还器材。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强,但情绪波动较大,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喜欢参与活动,运动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有待提高,想象力丰富,学习兴趣易于激发。作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在探讨、理解,发现和创造中成长。在合理的运动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运动的乐趣,提升运动技能,培养健康、愉快的生活态度,了解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韧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乐于参加各种游戏,并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活动。

2. 掌握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球类游戏中能进行基本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完成基本体操动作以及安全进行体育活动。学习和运用户外活动的基础技能。

3. 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身体素质(如柔韧性、反应能力、灵敏度和协调性),增强对身体和健康的关注。

4.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能够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的情绪表现,以及观察和描述失误或失败时的心情。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发展。

5.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的参与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分腿腾越;沙包掷远;50米8或400米跑

教学难点:

体操技巧;蹲距式跳远

三、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体育教材以实践为主,依据学生能力和学校条件,主要包含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跑、跳、投技术,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通过体育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知识、田径项目的蹲距式跳远和沙包投掷、体操(如分腿腾越、前后滚翻、仰卧推起、屈体悬垂摆动)、小足球游戏、韵律体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还包括队列练习(如分队合队交叉行进、半面左转、跑步立定)及各种走跑练习(如400米跑、50米往返跑、25米往返跑等)。

四:课时安排:

每课2课时,预计40课时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 采用主题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 鉴于小学生的好胜心,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提升锻炼效果。

3. 实施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运动中享受锻炼的快乐。

4. 高年级学生可采取分组轮换的方法,由小组长带领进行练习,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小学四年级体育学期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