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2篇

815个月前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培养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教材设计依托学生生活经验,逐步引入科学知识,强调探究学习,鼓励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目标涵盖植物与动物的观察、材料特性理解、电路构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措施包括强化教师培训、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并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将在真实体验中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对生命、自然与技术的珍视。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科学教材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他们熟悉的环境逐步引入科学知识。教材内容的设计遵循“身边的事物—生活中的现象—自然界与科技”的逻辑,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拓宽视野,深化对科学的理解。教材强调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以便在真实的科学探究中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综合素质。每个单元都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主题,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学生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来了解植物的基本特性,进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 60人,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与探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参与动手实验,然而部分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力集中度不够,缺乏目的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意识也有待加强,大多倾向于独立完成任务。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已有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推动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 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五种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等方法,认识不同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3、 学习对植物分类,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4、 通过种植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5、 学习基本的栽培技巧。

6、 能够用图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7、 了解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认真观察植物的细节。

8、 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习惯。

9、 理解不同的探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0、 在探究过程中重视证据的采集与尊重。

11、 学会与同伴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

12、 通过植物研究,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第二单元

1、 通过观察和养育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过程。

2、 收集与小动物相关的资料,学习整理信息。

3、 观察小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4、 理解动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自然界的变化与联系。

5、 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记录小动物的生活状态。

6、 通过实际养育小动物,初步掌握照顾小动物的技能。

7、 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8、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9、 通过解决养育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合作与解决困难的能力。

10、 宣扬对生命和小动物的珍惜与关爱,培养责任感。

11、 理解养动物给生活带来的乐趣与意义,增强对劳动的认可。

第三单元

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如纸、布、塑料、木材等。

2、 理解这些材料的特性及其用途。

3、 知道不同材料的功能特性,尤其在温度与湿度的影响下。

4、 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的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5、 能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分析结果。

6、 通过观察与比较,学习如何获取关于材料的多种信息。

7、 在实验中,注意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8、 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9、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0、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我们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单元

1、 理解电流流通的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构成。

2、 学习识别导体与绝缘体,并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电。

3、 掌握基本电路的构建方法与电器的使用。

4、 理解开关的作用,并能判断电路的故障。

5、 培养使用“排除法”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

6、 能够在小组中合作制作简单的电路模型。

7、 理解科学探究中的证据收集与分析的重要性。

8、 在实践中认识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以及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措施

1、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3、 积极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与项目。

4、 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记录中的能力培养。

5、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自主学习。

6、 设计丰富的拓展活动,将现代科技与生活紧密联系。

7、 重视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发展。

8、 教学中交替进行植物与动物的研究,打破时间限制,增加观察的机会。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的科学探索》、《我眼中的生命》、《水的奥秘》、《物质的世界》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五个单元构成。

本教材以观察活动为核心,重视结构的合理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科学知识的层面上,教材涵盖了三个主要领域:《我眼中的生命》——生命科学、《水的奥秘》——地球与宇宙、《物质的世界》——物质科学。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材强调从提出问题和细致观察开始,帮助学生逐渐发展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观察的理解。尽管不同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观察对象各异,但活动设计充分关注观察能力的逐步提升。教材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透彻且全面,也特别重视观察记录的重要性,贯穿始终地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

在活动设计方面,教材努力从多角度促进学生对科学、自然、科学学习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出发,对周围的事物提出疑问,并选择自己的探究方向。

2、通过亲身经历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比较,找到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的本质,体会探索的乐趣。

3、通过寻找生命体,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生命物体概念,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繁殖、成长、呼吸、摄食及运动等。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器官,了解植物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两种不同动物的观察,认识动物的共通特征。

5、观察人类并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生物特征,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培养学生有序、目的明确地进行仔细观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并以文字、图画和表格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互相交流与评价。

7、从多个角度理解水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并用多种方法验证物体中含水。

8、利用感官和简易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式收集与水相关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思考得出结论,提出相关问题,并用多种形式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

9、在各种观察与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注重事实、细致观察、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勇于表达不同看法,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

10、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常见材料,了解材料的天然与人造之分。

11、通过对纸的观察研究,发现并提出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与描述过程,初步感知物体性能与用途的关系,了解古代与现代的造纸工艺,培养珍惜与节约纸张的意识。

12、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认识常见纺织材料,依据材料特性、用途和来源进行分类,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并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塑料,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15、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尝试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关注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正确利用材料,注重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习惯。

16、能够针对特定的观察和情境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多样来源,培养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尝试将无法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答案问题转化为可探究问题,并根据科学价值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深入钻研科学教学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根据所教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尽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设计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