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免费下载(实用2篇)

431周前

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以审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聆听、表演、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四大模块,包含多样的音乐作品,注重文化与民族特色。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合作意识和乐观态度,同时培养音乐知识和技能。重点在于鼓励学生自信演唱与创造,难点则是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学措施包括正确的发声训练、音乐知识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及德育渗透,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所教授的是三年级1—5班的音乐教学。此次教材编排的核心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础。”强调综合与渗透结合,贯穿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教学理念来看,书本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兼顾全体学生的需求,同时关注他们个性的发展。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课堂内容主要围绕聆听、表演、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四大模块。在聆听部分,尤其注重声乐作品的欣赏,通过聆听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乐器及声乐演唱的形式。在表演环节,注重发掘学生个性,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和创作中运用和创新所学知识。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课:《童年》。以“童年”为主题的本课安排了聆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和演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第二课:《草原》。本课围绕“草原”主题,安排了聆听《森吉德玛》、《赛马》和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四首作品,均来自我国蒙古族的民间音乐。通过本课的听、唱、舞、奏、创作等丰富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情。

第三课:《好伙伴》。本课主要聆听《同伴进行曲》、《我和你》,演唱《原谅我》、《噢!苏珊娜》四首作品,表现了朋友与伙伴之间珍贵的情谊。欢快而热情的音乐展现了好伙伴间彼此包容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课:《放牧》。这一课安排了聆听《牧民新歌》、《草原放牧》和演唱《老水牛角弯弯》、《放牛山歌》四首作品,两首欣赏乐曲展示了草原的自然风光,表现草原牧民的劳作与生活场景,而两首演唱歌曲则以放牛为题材,透出浓郁的乡村气息与童年乐趣。

第五课:《妈妈的歌》。母爱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课的聆听曲目有《妈妈》、《妈妈宝贝》、《母亲教我的歌》,演唱曲目则包括《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都围绕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激励学生爱母亲、爱长辈、爱祖国。

第六课:《四季的歌》。本课涉及四首作品,分别是聆听《雪花飞舞》、《樱花》与演唱《四季童趣》、《捉迷藏》,这些作品展现了四季的多彩生活,传达出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情与喜爱。

第七课:《钟声》。钟声可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本课的聆听曲目包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演唱曲目有《美丽的黄昏》、《钟声叮叮当》,围绕“钟声”主题选编,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所传达的“钟声”意境。

第八课:《丰收歌舞》。本课以“丰收歌舞”为主题,安排演唱《桔梗谣》、《如今家乡山连山》,以及聆听《浏阳河》、《海霞组曲》中的《丰收》片段,让学生在不同风格的曲目中充分体验与感受,同时表现人们在劳动和喜庆丰收时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课程、歌曲课、欣赏课等形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体验音乐之美。

2、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及合理呼吸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并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与即兴创作活动。

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注重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培养,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鼓励学生自信地进行演唱,发展他们的表演潜力与创造性。帮助学生认识并运用歌曲中的简单音乐记号。

教学难点则在于提升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经验,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四、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和合理发声练习。

2、注重学生在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及知识的练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3、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情感,并以正确的情感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课都留出练习时间,教师应进行适当指导与处理。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音乐风格。

6、通过律动和集体舞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感觉,提高他们的素质。

7、在各类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体验。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1、歌曲《摇啊摇》2、聆听《捉迷藏》
第二周1、歌曲《小酒窝》2、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第三周1、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2、聆听《赛马》
第四周1、歌曲《草原上》2、聆听《森吉德玛》
第五周1、歌曲《原谅我》2、国庆假期
第六周国庆假期歌曲《噢!苏珊娜》
第七周1、复习歌曲2、聆听《我和你》《同伴进行曲》
第八周1、聆听《牧民新歌》2、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第九周1、聆听《草原放牧》2、歌曲《放牛山歌》
第十周1、复习歌曲及编创活动2、发声练习,歌曲《妈妈的心》
第十一周1、聆听《妈妈》《妈咪宝贝》《母亲教我的歌》2、音乐常识:音乐的速度,人声知识
第十二周1、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2、歌曲《四季童趣》
第十三周1、聆听《樱花》2、歌曲《捉迷藏》
第十四周1、聆听《雪花飞舞》2、复习歌曲《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十五周1、歌曲《钟声叮叮当》2、聆听《灵隐钟声》《维也纳的音乐钟》
第十六周1、歌曲《美丽的黄昏》2、歌曲《桔梗谣》
第十七周1、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2、聆听《浏阳河》《丰收》
第十八周复习

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发声训练部分:

在控制气息的基础上,慢慢提升高音的表现力。

通过不同的音量、速度和音色来传达歌曲的情感。

在演唱保持音时,要求声音饱满而有力。

学习双声部合唱时,注意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

二、视唱、音乐知识及练耳部分:

1、乐理知识:

(1)、了解变音记号:升音符、还原音符,明白其功能。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琴键上的位置(暂不涉及调式及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意义,掌握六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手势。

(4)、学习三连音与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及保持音符号。

2、视唱部分:

(1)、在g调号上视唱自然小调和中国传统五声音阶。

(2)、练习增加四度和减少五度的旋律音程。

(3)、进行双声部练习,练唱大小六度音程(暂不讨论名称)。

(4)、在教师的指导下:视唱在c调号和g调号下的单声部歌曲;视唱包含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曲目;视唱4~8小节的双声部歌曲。

(5)、为视唱二、三、四拍歌曲划分节拍。

3、练耳部分:

(1)、听记2~4小节的节奏。

(2)、听记和音程中的两个音。

三、欣赏部分: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识(例如旋律发展的方式、特点和表现意义),以此增强情感体验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进入更深层次的欣赏。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学期,学生会巩固并应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同时本学期所学的内容为未来三年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期的教材在乐理方面提升了难度,例如引入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与还原记号,为后续五线谱的学习做好准备。小学三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作为全新教材,主要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核心。

3、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和创造。

5、强调综合与渗透。

6、持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聆听、表演、创造及活动。新教材所选曲目考虑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听赏曲的可听性。在创造及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方式也丰富多样。

学生情况分析:

在这个阶段,我会重视之前和未来知识的衔接。我会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要避免学生对枯燥乐理学习产生厌烦,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做好前期准备和复习,确保学生上好课,备课时需结合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需求。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3、设计课前导入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与表演性,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充分获取知识并掌握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6、关注其他学校的课程安排,在本校进行多方面的实践,以开阔学生视野,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三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计划免费下载(实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