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设计

321周前

本教学计划设计旨在提高六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分数的加减、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习比的概念、圆的特征及其周长和面积计算、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方法包括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及鼓励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课程安排分为多个单元,涵盖分数、圆和百分数等主题,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整体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与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 认识比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计算比值并进行比的化简,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 掌握圆的定义及其特征,能够利用圆规准确绘制圆形;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基本图案。

7. 在方格纸上能够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理解坐标系的应用。

8.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相关的百分数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10.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初步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利用假设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12.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通过去年一年的教学反馈,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作业和自习的习惯亟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大多数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学习,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在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出观察、分析和合作的能力,但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关注。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能力差,往往对复杂问题无从下手。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关注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

1.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

3. 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彻底掌握。

5. 鼓励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虑,并通过查阅资料自行寻找解决方法。

6. 教师在课堂中应担任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探究性与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7.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互相启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8.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

9.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促使他们爱学和会学,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

10. 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依据学生的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创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进度:

一单元:分数基本运算 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理解与计算 5课时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课时

3. 分数的倒数 1课时

4.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的定义与计算 5课时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课时

3. 比的认识与应用 4课时

4.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四单元:圆的知识

1. 认识圆及其特征 3课时

2. 圆的周长计算 2课时

3. 圆的面积计算 2课时

4.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5. 圆的实际应用 1课时

五单元:百 分数

1. 百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2课时

2.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化 2课时

3.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9课时

4.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设计》.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