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语言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日常交流,以及发展听、说、读、写技能。教材《PEP》强调语言实际运用和学生能力培养,并结合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课程还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内容涵盖天气、溶解、声音和人体等领域。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外作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融入中西文化,增强爱国情怀。整体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1篇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现代化战略,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任务是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及听、说、读、写技能,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新精神;增进学生对世界及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拓宽视野,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一级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喜爱聆听英语交流。能够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参与游戏、进行动作。能够进行基本的角色扮演,唱简单的英文歌曲,朗读简单的英语童谣。在图像的帮助下,理解和阅读简短故事,进行简单的个人信息交流,表达基本情感和感受。能够书写字母和单词,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有所了解。
(二)语言技能一级目标
听:
1. 能够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 能听懂课堂中的简短指令并适当反应;
3. 能根据指令完成任务,如指认图片、涂色、绘画、做动作、手工等;
4. 能在图像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说:
1. 能够模仿录音说英语;
2. 能够互致简单问候;
3. 能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和年龄;
4. 能够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受,如喜欢或不喜欢;
5. 能够根据表演推测意思、说出词语;
6. 能够唱15-20首英语儿童歌曲,朗读15-20首儿歌;
7. 能够根据图文表达单词或短语。
玩演:
1. 能用英语进行游戏,并在过程中进行简单交流;
2. 能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3. 能表演英语歌曲及简单童话剧,如《小红帽》等。
读写:
1. 能通过看图识字;
2. 能在指认物体的基础上认读所学词语;
3. 能在图片提示下理解简单的小故事;
4. 能够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
视听:
1. 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相应的教学节目;
2. 每学年的视听时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共同编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材特点为:
1.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
2. 注重能力的培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调双向交流;
5. 融合各学科内容;
6. 关注灵活拓展;
7. 实现整体设计。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英语(第四册)》(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4),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关注灵活拓展,实现整体设计。
五、全册教学总目标
1. 能根据“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 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 能够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准确。
4. 能在非语言提示(如图片、手势、情境)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语言和录音。
5.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 养成响亮清晰地读写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增强语感。
7. 在完成任务(如涂色、小制作)过程中学习相关词句,提升动手能力。
8. 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读已学过的歌词。
六、教材重点难点
1. 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 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 使用日常交际用语,灵活运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交流,做到勇于表达,发音准确。
4. 在非语言提示支持下,理解清晰的语言和录音。
5. 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整齐规范。
七、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常对英语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少部分学生可能由于遇到困难而降低学习兴趣。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首要任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主要教学措施
1. 以活动为主,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2. 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大量语言练习和操练。
4. 设计全面有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确保书写整洁、规范。
九、教学进度安排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2篇
一、任教班级概况:
班级:四(2)学生人数:50人。
学情分析:当学生进入四年级时,他们在各项学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科学领域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这个学年是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科学事实、关注数据证据、勇于质疑,逐步培养出有效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包含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主要领域,内容具体为:地球与空间(地球及天空的变化)《天气》;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属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和磁)《声音》;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
每个教学单元都包含七个课题,这些课题既是学习内容,也体现了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双向发展与逐步提升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内容可安排为一个课时,但针对特定的过程和方法,可以进行深入探讨,不必局限于一个课时的限制。
“天气”单元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进行长期的天气观察与记录,“天气日历”就是这种观察记录的工具。教科书主要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和进行记录展开,学生通过对记录的统计与分析,能够了解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增强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溶解”单元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对溶解的一般认识,这一认识在前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在这里,主要强调物质的溶解特性与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压力、搅拌和温度等,而溶解与析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方糖溶解的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与水接触面增大所带来的加速溶解的效果。
“声音”单元通过一系列实验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相关概念,从物体振动发生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描述声音的特性,再到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朵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类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都为声音概念的建立提供了支持,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学生对身体结构及器官功能的关注,他们对健康的理解也会逐步深化。
三、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初步理解,特别是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明确的概念目标,进行过程性活动有助于概念的建立。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变化,就能做出更准确的教学决策,避免让他们的想象代替实际科学事实,从而确保观察与实验得到的证据真实有效。
2、指导学生多次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教科书中有多个实验涉及这一点,例如“溶解的快与慢”“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比较”“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观察手臂的运动”“测量心跳与呼吸”“体验心脏的运作”等。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本质与实验的基本原则,正确理解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实验时做好记录。教科书中为各单元提供了相应的记录表,并建议使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络图和柱状图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中还要督促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检查其进展。
4、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教科书中包含大量需要描述的内容,有些是实验过程的记录,如“描述洗发水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如何发声的”等。这种描述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需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科学解释。例如,在“天气”单元中,学生需对一个月的天气记录进行分类与统计,并利用柱状图等方式展示该季节的天气变化规律。
四、教学设计进度表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3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的英语教学,本年级共有学生48人,年龄在9至11岁之间。这些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可爱,学习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积极性高涨。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开展优生辅导和困难生的帮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设有10个单元,主要涉及文具、动物、交通工具、服装等词汇,以及一到一百的数字学习。
三、教学目的任务
1、能够掌握所学单词,符合四会、三会的要求。
2、能够掌握所学句型,并满足四会要求。
3、能够熟练使用日常交际用语,灵活运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放开口说,发音准确。
4、能够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协助下,听懂清晰的对话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地读英语和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和语调,以提升语感。
7、在完成特定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词句,同时培养动手能力。
8、能够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难点
1、掌握所学单词,符合四会、三会的要求。
2、掌握所学句型,并符合四会的要求。
3、熟练使用日常交际用语,灵活运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交流,做到发音准确,大胆开口。
4、借助图片、手势和情境等非语言提示,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达到整洁、规范的书写标准。
五、主要措施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以致用,从而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大量语言练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结合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确保整洁、正确。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比、学、赶、帮”活动,设计多种竞赛形式,检验学生的英语掌握情况。
6、根据各班小组竞赛加分的形式,将班级分成多个英语学习小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教师指导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和背单词的任务。
7、在教授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民俗时,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汲取其他国家先进的思想,同时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8、及时与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共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Unit 1
第二周 Unit 2
第三周 Exercise 1~2
第四周 Unit 3
第五周 Unit 4
第六周 National Days
第七周 Unit 4
第八周 Unit 5
第九周 Exercise 4~5
第十周 Mid-term Examination
第十一周 Unit 6
第十二周 Unit 7
第十三周 Exercise 6~7
第十四周 Unit 8
第十五周 Unit 9
第十六周 Exercise 8~9
第十七周 Unit 10
第十八周 Exercise 1~5
第十九周 Exercise 6~10
第二十周 Review Unit
第二十一周 Final Examination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将会更加丰富。在教学工作之外,我计划不断进取,自我更新,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而努力。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4篇
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也要关注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的发展。适时引入中西方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他们的全球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目标:
1、能够在听完短文后回答相关问题,理解并能够流利地说出12组对话,进行基本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涵盖教室、书包、同学、家具、家庭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兴趣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主题),并进行简单的运用。
3、能够唱8首歌曲,并能够听、说、吟唱相关的儿歌。
4、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理解6个幽默故事,并掌握6项基本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实施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以语音和语法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注意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避免成人化的教学方式。
2、没有必要追求过高的英语学科标准,需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如话题范围和词汇量(600-700词),应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学生负担加重。
3、采用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多种教学策略,包括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只要能帮助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予以采用。
4、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相互交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6课时,1.5周。
第二单元:6课时,1.5周。
第三单元:6课时,1.5周。
复习:14课时,1周。
第四单元:6课时,1.5周。
第五单元:6课时,1.5周。
第六单元:6课时,1.5周。
复习:24课时,1周。
第九单元:6课时,1.5周。
第十单元:6课时,1.5周。
第十一单元:6课时,1.5周。
复习:36课时,1.5周。
共计68课时,17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