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教学安排

421个月前

本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四年级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强调通过实践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分为“热”、“天气变化”、“振动与声音”三个单元,围绕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现象展开探究活动。在“热”单元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热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天气单元则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及其影响;声音单元通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保持好奇心和科学态度。为提升学生能力,教学活动将注重观察的准确性、数据处理及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结合德育目标,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力求让科学学习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本教学计划提倡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帮助他们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为其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结构

《科学》四年级上册分为“热”、“天气变化”、“振动与声音”三个单元。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富有意义且价值导向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收获更多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在“热”单元中,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提出有关日常现象的问题,组织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应用的兴趣。本单元包含“冷与热”、“温度计”、“热的传递”和“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等多个部分,共计13个活动。

天气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的云的形状和变化切入,针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观察学习。这一部分包括对云量和雨量的观察与测定、风向和风速的观察测量以及气温的记录。学生还将尝试记录不同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示天气的行为,并学习获取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声音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观察和实验发声物体,学生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以及如何调控发声物体的声音。本单元的结尾设计了“制作小乐器”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材,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在教育意义和价值上具有多重性,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目标的更新。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与三年级以定性观察为主相比,四年级的活动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准确和细致的观察,要求在许多情况下使用量化的方法,并选择适宜的语言、数据和图表来描述对象和相关现象,比如云量、雨量、气温及声音的高低等。

2、鼓励学生不仅关注事实的收集和了解,更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是本册教材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只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而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知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真正意义。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引导他们经历一个个具有科学价值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不断进步。在新学期的教学中,期待教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带到一个新高度。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掌握与周围常见事物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培养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用科学的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

3、保持和拓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科学态度,倡导相信证据、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故乡和国家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惜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情况: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较为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倾向于死记硬背,而不善于自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导致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了解层面,理解较为浅显,应用能力较弱。

2、已有知识与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十分欠缺,科学探究能力不足。家庭和部分教师重视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导致学生接触自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也没有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指导,因此未能在观察、实验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有效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的事物。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以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必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和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发现同类物体的共同点,总结其中的规律。

七、基本措施:

1、将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

6、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科技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信息搜集、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