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提高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激发对化学的兴趣。教学措施强调实验预习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规范操作以保证安全和提升技能,以及撰写实验报告以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实验内容涵盖基本操作、溶液配制及物质性质验证,采用演示和学生亲自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探究和家庭小实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在不同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灵活调整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观念;实验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练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实验操作的技能;通过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和检验相关知识与技能,积累前人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亲身体验,是培养学生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
二、教学措施
1. 强调实验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督促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是成功开展分组实验的重要保证。我们提倡“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理解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重视实验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计划性,从而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混乱,全面提高实验的效率。
2. 指导操作规范,培养实验技能
由于实验中教师人数有限而学生数量较多,时间也相对紧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识性和潜在危险的错误。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应对重要的操作进行示范,重点提醒安全隐患,并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撰写实验报告,培养科学素养
实验报告是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结合的体现,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验过程中,常有同学因专注于操作而忽视观察和分析,导致实验记录不全,最终写实验报告时不得不抄书或凭空想象,降低了实验的实际价值。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束后,我们还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整理记录并完成实验思考题,通过实验报告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对于实验不成功的同学,我们允许他们在分析原因后利用课外时间重做实验并修改报告,强调撰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还为今后参与社会实践的报告撰写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教学安排
章节 周次 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周 演示氨的喷泉实验
第一周 演示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第三周 分组 氨的制取与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五周 分组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三章
电离平衡 第七周 分组 电解质溶液实验
第十周 分组 中和滴定实验
第四章
重要金属 第十二周 演示铝箔的燃烧
第十二周 演示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第十三周 演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第十五周 分组 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十五周 演示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第十六周 演示Fe3+的检验
第十八周 分组 原电池原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第五章
烃 第十九周 演示甲烷的稳定性
第一周 演示乙炔的制取与燃烧
第二周 演示苯、甲苯和二甲苯分别与高锰酸钾的反应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五周 演示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第六周 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第九周 演示苯酚与溴的反应及苯酚的显色反应
第十周 演示乙醛的银镜反应
第十一周 分组 苯酚与乙醛的性质
第十二周 分组 乙酸乙酯和肥皂的制取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第十三周 演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第十三周 演示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第十五周 分组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
第十六周 演示蛋白质的盐析实验
第十八周 分组 蛋白质的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第2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必然与实验紧密相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在高一阶段,所有班级应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教学,同时尽量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探究实验主要面向化学兴趣小组,是以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主,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探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进入高二阶段后,文理分科后,理科班继续沿用高一阶段的实验教学方法,而文科班侧重于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了解健康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演示实验(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旨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提升学习兴趣,通过亲手操作加深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体会实验过程中的乐趣,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并引导部分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维度思考,提升动手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涵盖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化学基本理论的验证及实验探究等内容。
在必修一的实验中,内容包括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离子的检验、去除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按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溶液配制、相关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等。对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演示实验,并随后进行学生实验;其他实验则可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进行。部分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在家进行小实验,如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离子反应和颜色反应等。必修二的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可以利用家庭材料完成的实验主要以学生的家庭小实验为主,结合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利用理论进行原电池的制作及电流、电压的提升实验。
选修四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教学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结合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
选修五的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位置和机制,掌握其重要化学性质,并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有机物的转化和合成,提升实验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的准备
每学期开始前,需制定教学进度表,并根据该表安排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制定实验计划,并列出所需实验药品和仪器清单,交给实验室管理员,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做到周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