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丰路小学教导处将以“创新驱动、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围绕提升学生成才和办学品质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包括强化过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改善课堂教学和增强教研组建设。主要措施包括规范教学流程、关注五个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的作业设计、加强听课与质量监控。教研组和备课组将围绕“以学定教”主题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间的互学互促。教导处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执行力。其他工作方面,注重学生健康、文体活动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家校沟通,全面做好一年级准备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水丰路小学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教导处将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促进学生成才、提升办学品质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教育研究、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导处的引导、服务和监督职能,着重于过程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强化过程管理,注重流程的规范化,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各学科课程的建设,保证三类课程的有效落实。
3、集中力量改善课堂教学,加强学科研究,做好课题中期汇报。
4、增强教研组的建设,组成和谐的教师团队,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各项制度
1、认真执行《水丰路小学教学计划及说明》,遵循先进课程理念,规范实施学校的课程计划,确保三类课程的有效开展,继续推进“专课专用”的模式。
2、依据《水丰路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三级教学流程管理,各部门各负其责,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切实落实各项制度。
3、重点关注教学五个环节,强化备课、课堂教学、练习、辅导和评价,有效监控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重点推进:
课堂教学:继续开展“以学定教”的研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定教的策略,提供充分的学习经历和机会。
教师需明确知识传授的目标,同时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深层体验和知识学习的价值,提升学习策略的达成度。
作业布置:各学科需深化有效练习的设计,精心选择作业,鼓励布置少而精、分层递进的多样化作业,提倡发展性、创造性、实践性作业。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应控制和协调学科作业量,杜绝教辅材料带入课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4、加强行政随堂听课的力度,改革听课方式,每周五行政人员将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并将课堂观察与备课和作业等常规检查相结合,掌握各年级和学科的教学现状,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进行反馈与评估,以提升课程管理效果。
5、落实全学段各年级的质量监控,探索有效的学业水平绿色指标评价方法,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关注学习动力、年度进步、学业负担及身心健康等指标。
6、组织四年级学生参加“20xx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7、继续严格练习和试卷的命题工作,完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行练习卷的审批制度,强调各学科练习卷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分层要求,落实减负措施。
8、加强校内外的听课活动,教师外出进修课程必听,学校内的研究课也应积极参与;教研组长每月至少随堂听课2节;备课组长、组员至少各1节。每月的听课情况将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之中。
(二)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组长的领导作用,教研活动以学习、实践、研究与反思为基础,明确研训主题,重视文本的研读和策略研究,积累相关资料。
2、在《健康发展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背景下,各组要探索以“习惯培养,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法。
3、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围绕“以学定教”的主题,以问题引领教研,以专题推动教研,以课题促进教研。各教研组、备课组应持续开展“同课异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学互促。
4、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确保校“课程与教学”三年发展规划的落实,保障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学力的提升,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相关教学策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数学、美术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初见成效。
拓展型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文化活动融入扩展课程中;校本课程《好习惯·好生活》起到示范作用;高质量开展的自主拓展课程的兴趣活动与社团活动,学校有50%以上的教师参与拓展型课程。
探究性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5、组织校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展示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规范与创新。
6、行政要深入各教研组参与活动,作为教研伙伴与教师进行交流,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
年级组:全面负责:夏俊
一年级——董慧静 二年级——朱芸 三年级——胡晓琼
四年级——方颖 五年级——何倩
教研组、备课组:
语文教研组—夏俊、董慧静 数学教研组——夏俊 胡晓琼
英语教研组——方颖、朱芸 科任教研组——夏俊 胡晓琼
品社教研组——方颖、朱芸 拓展、探究教研组——夏俊、董慧静
心理健康备课组——方颖、朱芸 集邮备课组——夏俊、朱芸
(三)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加强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邀请区学科教研员和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升课程执行力。
2、促进学科教研的课题研究,营造“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科研氛围,强调理论指导下的系统实践研究,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探索规律。学校将以课堂实践为基础,进行“十二五”课题的中期汇报,并结合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
3、发挥区骨干教师和校教学能手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和职初教师的培养,完善师徒带教机制。
胡莹(区骨干)——刘恬怡
胡晓琼(校教育教学能手)——袁园 董慧静(校教育教学能手)——丁静嫕
朱芸(校教育教学能手)——吴俏艳 温沸(校教育教学能手)——张筠
4、创造机会,组织教师参与区内的各种教育活动、比赛及公开教学,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学校声誉。
5、专注于学科教学,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开展教师练兵活动,本学期将围绕作业布置和命题研究进行练兵,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专项练兵,推动“减负增效”的研究。
6、积极参与区内各教育集团的展示交流活动,参与上理工集团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项目《小学中年级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四)其他工作
1、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化“学生健康促进工程”,落实“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一小时”,坚决实施“体教结合”,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加强学生体质的监测,完善健康评价,力争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做好校运动会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提升广播操等活动的质量,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推进医生进校园与红十字工作的落实,争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小学”。开展爱牙日、洗手日、健康教育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健康管理,关注肥胖、近视、龋齿的干预工作,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培养健康习惯,做好学生体检工作。
3、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市区少年宫和少科站组织的文体活动,活动中需认真准备,积极指导,及时反思,做好艺术、科技特长生的档案建立和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4、围绕增强学生的愉悦体验,拓展成长空间,开展校科技节活动。
5、挖掘学习活动资源,调整兴趣组和社团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加强活动成果评价,提升拓展型课程的质量。
6、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接受区语言文字示范校的验收,强化学校图书馆工作,积极参与汉字节等活动,推进推普周活动。
7、开展英语学科周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才华,丰富校园文化。
8、全面做好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工作,开展“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增进家长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加强家校沟通,做好幼小衔接。
9、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公开”栏目,完善校网、班网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立一年级新生的“家校互动”平台,提升其作用。
10、认真做好学籍管理、资料积累及其他教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