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122天前

该县位于省市下辖区域,拥有17个镇和417个村委会,人口约63.40万。地形以低丘陵和平原为主,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县内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作物包括高粱、玉米等,畜牧业也日益发展。工业方面,化工、食品等八大产业形成基础。调研针对社区312户居民,选取100户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分析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及生活支出。结果显示,工资性收入占60%,个体经营收入占40%。居民在本地区劳动人均收入为7000元,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000元。调研旨在评估居民生活质量,分析收入差距因素,探索保障居民消费与生活质量的措施。

一.我的家乡——社区基本情况概述

该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单位,位于省份的西部,市的东北端。东面与邻近的县、市相接,南部与台安县相邻,西侧与市接壤,北部和西北部则与一个自治县接壤。县内下辖17个镇、4个乡及1个民族乡,拥有51个社区居委会和417个村委会。总面积为2436.01平方千米,人口约为63.40万。

(一)地形地貌

本县地处绕阳河下游区域,西北和北部地区为50至100米的较低丘陵,属于医巫闾山的一部分;中部则是开阔的平原,南部为洼地。此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二)水文状况

河流交错纵横,主要河流包括绕阳河及其支流东沙河、羊肠河等。这些河流河床坡度较小,且含沙量较大。

(三)经济概况

⒈农业方面,土壤肥沃,耕地总面积达到117917公顷(176.9万亩),被认定为全国重点的产粮县及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作物包括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和小麦。自1991年以来,县内粮食年产量始终保持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食和蔬菜的丰收,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⒉畜牧业方面,县内养殖的牛、羊、猪、鸡、鹿等动物种类繁多,超过20种。年生猪出栏量为70万头,蛋禽存栏量达到600万只,水果年产量充足。森林覆盖率为16.1%,活立木总储量达123.5万立方米,成为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也是生猪生产的重要基地。

⒊工业方面,县内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已经形成以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和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为主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的工业企业共有266个,其中县营企业67个。县造纸厂与制碘厂在省内和全国同行业中表现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全县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为2.7亿元,其中县营企业固定资产为2亿元。

该社区位于县境北部,人口相对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中名列前茅。社区内共有居民312户,总人口为1314人。

二.调研的方法与范围

此次调研报告选取了社区内100户居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考虑到不同收入来源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有些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员将被剔除,如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等。调查主要涉及居民的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支出及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这四方面。

三.抽样计划

1、访问地点:随机抽取的受访者居住地进行访问。

2、访问对象:重点关注具备收入来源的成年人,即18岁及以上居民。

3、若对方拒绝接受访谈,务必尊重选择,并可转向其他居民进行访问。

4、访谈过程中要保持礼貌,感谢愿意接受访问的居民。

四.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支出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评估居民生活质量。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探索如何保障居民的正常消费及生活质量。初步分析导致收入差距日趋扩大的主要原因。

五、社区居民收入现状调查

社区300多户居民中,工资性收入的居民占60%,而个体经营收入占40%。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情况。一方面,居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所得收入人均为5000元,同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在本地区劳动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同比增长3000元;再者,居民在外地工作的收入人均为5500元,同比增长1800元。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社区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000元,同比增长1700元,占全部纯收入的75%,仍然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保持稳步增长。

《居民收入状况调研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