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x年x月,x地区有流动党员7人,均为外出务工的男性,年龄以35岁以下为主。管理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包括流动党员流向难以把握、组织活动开展受阻、管理制度落实不足、组织关系转接繁琐以及身份确认困难。外出党员因流动性大,往往与党组织联系疏远,缺乏参与意识,导致难以实施教育和管理措施。为改善流动党员管理,建议加强党员教育,提升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意识;建立制度以增强管理约束力,记录党员基本信息和参与情况;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党员的参与积极性。这些措施旨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
一、基本情况
截至到x年x月,x地区共有流动党员7人,其中流出党员7人,流入党员0人,流出党员占党员总数700人的1%。具体情况为:外出务工党员全部为男性,共计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4人、35岁到45岁2人、45岁到55岁1人;学历结构为:高中学历5人、本科2人。分布情况为:省内6人,省外1人,均为外出超过三个月的流动党员。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党员流向难以把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极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动态。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的管理意识不足,教育和管理措施不够严密,导致流入及流出党员未做登记,使部分党员形成了“随意出入”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外出党员因为情绪和家庭原因对党组织产生了不满,从而逐渐疏远了党组织。
(二)流动党员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一方面,外出党员远离原属地的党组织,无法参与原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流动党员因为担心被约束,不愿意公然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许多人选择对外部事务置若罔闻,专注于谋生,这导致外出党员对原党支部的工作缺乏关注,无法有效发挥带头作用,从而使得原有的组织活动和教育培训难以实施。
(三)流动党员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对于外出党员的贯彻落实相对困难,以至于外出党员在管理和监督方面显得较为松懈。尤其是党章中提到的“党员若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视为自行脱党”的要求难以得到落实。
(四)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困难
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需要走多个程序,繁琐的接转流程使得党员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部分成为了名义上的党员。
(五)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困难
一方面,要明确流动党员的身份,只能依靠他们本人的表述,缺乏相关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认其身份;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在私营企业工作,由于工作时间紧张和工作量巨大,缺乏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或不愿公开其党员身份。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认识,强化教育
一是要求外出党员主动与所在地区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于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其自觉严格自律,积极参与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时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三是要求流动党员利用适当方式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至少汇报一次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客观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并提交《流动党员活动证》供支部查验。
(二)建立制度,增强约束力
要将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和办法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化下来,形成一套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政治和道德观念的教育;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参与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的情况等;三是建立联系制度,党支部需指定一名正式党员或预备党员负责,流入地党组织也要提供党员的实际表现,原所属党组织则需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做好跟踪考察工作。
(三)创新载体,激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