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期结束,学生面临着学业、职业规划、经济负担和家庭期待等多重压力。本校学生事务部对275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25%表示压力较大,2.5%的人感到承受不住。主要压力来源是未来职业发展(34.5%),其次是经济压力(28%)和学业压力(25.5%)。大部分学生积极寻求减压方法,80.2%尝试各种应对方式,58%的人认为压力可转化为动力。然而,4.9%的学生认可自残或自杀作为应对方式,反映出内心的焦虑。王老师指出,尽管无法完全消除压力,学生们应学会与压力共存,以提升生活质量,并在压力中不断前行。
随着学期的结束,许多学生是否感到迷茫与无助?为了适应课程的要求与考试的压力,是否倍感疲惫?家庭的期望似乎总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学习压力,似乎始终伴随着我们。
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压力现状,本校学生事务部于近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涵盖学业、职业规划、经济负担、人际交往和家庭期待等几个方面。调查对象包括本校在读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复率达91.7%。
绝大多数学生承受压力
调查显示,91.2%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有25%的人表示压力较大,2.5%的人感觉压力无法承受。在谈及压力对生活的影响时,近18%的学生认为压力导致了负面效应,短期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15%的人则认为压力使生活变得难以掌控。
心理咨询中心的王老师指出:“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是普遍现象。”综合来看,本校学生的压力水平还是偏中等。
前途问题成为压力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源自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占到34.5%,其次是经济压力(占28%)和学业压力(占25.5%)。而在人际交往、家庭压力、恋爱状况及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则相对较小。83%的学生认为,压力的高峰期正值期末考试临近的阶段。
在对比其他院校的数据时,本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他院校的学生主要压力源则偏向于“自我期许”和“竞争压力”,这与本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有所不同。
大部分学生积极应对压力
80.2%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会尝试各种方法缓解其影响,近58%的人认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动力。王老师表示:“学校中有如此高比例的学生积极寻求减压方法,说明他们非常积极向上。”不过,仍有8.3%的人选择被动面对,期待压力自然而然地减少;而9.5%的人采取逃避的方式。
当身边的同学因压力而情绪低落时,62.5%的人会主动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25%的学生会受到朋友情绪的影响。
运动是最佳解压手段
王老师指出:“虽然这些减压的方法在短时间内会有所帮助,但从根本上缓解压力更为重要。”她认为,寻找压力的实际来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在期末考试期间,考试带来的压力占据了重要地位。
自杀——不可忽视的隐患
不久前,某知名高校的一名研究生因工作压力选择结束生命,此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出现,凸显了学生压力问题的严重性。
本次调查发现,竟有4.9%的学生认可通过自残或自杀来应对压力,5.5%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虽然赞同这种做法的人不一定真的会付诸实践,但这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焦虑和脆弱。”王老师表示,4.9%的比例虽看似不高,却潜藏着极大的风险。
在现阶段,完全消除压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学生们需要学会与压力共存,勇敢面对并在压力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