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执法现状的研究分析报告

58小时前

当前路政执法面临多重挑战,主要包括公路违法行为严重、执法环境不理想和管理自身不足。公路两侧的建筑违规现象普遍,超限运输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害,公众对公路保护的认知缺乏使执法受到影响。相关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过程,损害了公路管理的公正性。造成执法困难的原因包括公路用地权属不明、法律法规不完善及管理体制不健全。为改善现状,建议强化依法行政、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与法院及地方的联络机制,完善路政管理基础设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路政执法的有效性,促进公路的合理使用与保护。

当前路政执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路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路政执法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多方困难与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违法行为日益严重。一方面,公路两侧的建筑缺乏合理规划,很多地方随意在公路红线内设立餐馆、商铺、旅馆及停车场,尤其是城乡交界处,违章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屡见不鲜,形成了公路街道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公路被侵占、挤占、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许多道路被用作晒场、堆场及市场,众多摊贩直接在路边经营,甚至出现了马路市场这样的现象。超限运输车辆的增加,严重损害了公路,导致大量路面不得不提前进行修复与改建。

2、执法环境不理想。一方面,部分公众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公路保护的认知缺乏,认为公路仅仅是公路部门的责任,缺乏对公路的爱护意识,甚至放任违章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常与公路利益发生冲突,对公路的保护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地方保护主义也影响着执法的公正性,当事人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干预,严重干扰了执法过程,某些地方甚至通过不当手段保护招商企业的利益,致使公路部门的执法权利受到侵害。

3、路政管理自身存在的不足。路政管理承担着公路秩序及路产管理的职责,但在执法时却缺乏统一的着装和标识。某些情况下,其他部门执法时穿着与公路执法人员相同的服装,导致公众对执法者的混淆,从而损害了公路执法的形象。另外,公路执法队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未完全符合录用标准,影响了队伍的整体执法效果。

二、路政执法困难的原因

造成路政执法困难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公路权属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解决这三方面问题是改善路政执法现状的关键。

1、公路用地权属不清。公路建设过程中,因土地征用涉及的巨额费用,地方政府往往选择简化程序,不依法办理土地征用,这导致公路部门对路产路权管理权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很多情况下,农民因交纳费用而理直气壮地进行违章种植,公路管理者在维权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法律上多有不利。

2、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虽然关于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多,但往往缺乏协调性,许多法规彼此自说自话,与国家法律不相符。例如,近期实施的养路费新计量标准,虽然名义上增加了国家收入,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车主的冲突,法律层面上也难以确保公路部门的胜算。

3、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公路管理机构既受地方管理也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挥,造成多头管理导致的协调困难。公路管理机构的命名不规范,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级别的管理机构存在称谓混乱的情况,影响了管理效率,给执法带来困扰。

三、提升路政执法的对策

为提升路政管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强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各级路政执法人员应当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加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在执法过程中,维护国家的信誉,树立良好的公路形象,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执法过程的文明及规范。

2、加大对《公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为路政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公路法规,确保人人知晓,并在每年设定固定的宣传期,提高公路法规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3、建立与人民法院及公路沿线村镇的联络机制。在当前保护主义严重的情况中,增强与法院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以提高路政人员的业务素养,促进公路执法的公正性。加强与沿线村镇的沟通,宣传法律法规,提升群众对公路保护的意识。

4、完善路政管理的基础设施。应针对当前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建立详尽的路产档案,明确管理范围,提高管理的条理性与规范性。争取政府支持,明确公路用地和路权,使法律法规更具操作性,减少执法难度。

《路政执法现状的研究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