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大学生被视为社会中坚力量,但校园内却出现大量不文明现象,如乱扔垃圾、上课迟到、抄袭作业、宿舍喧哗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校园氛围,削弱学生的价值观。通过问卷和观察,调查显示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认知不足,且受环境和同龄人影响显著。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加强文明宣传和教育,提高文明意识。建议包括设立文明礼仪教育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增强文明氛围,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文明行为,提升自身素养,共同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1篇
在当今中国,大学生被视为知识分子和社会中坚力量的代表,大学校园则是他们追逐梦想的重要舞台。然而,校园内却时常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如乱扔垃圾、上课迟到、抄袭作业、宿舍夜间喧哗、在公共场所大声讲话等,严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氛围。这类现象不仅影响了校园的风气,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许多高校意识到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
1、食堂
在食堂内,许多同学并未遵循基本的穿着规范,有些人甚至穿着睡衣和拖鞋出入,这显然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粮食浪费现象也颇为严重,约有80%的同学在用餐结束后都剩下了不少饭菜,甚至有时因为饭菜的质量不佳而几乎没有动。这在大学生中实在不应出现。我们也应关注那些在食堂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吃完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是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礼貌。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同学对此现象表示反对,说明我们的意识在逐渐提高。
2、寝室
在宿舍,许多同学由于精力旺盛,使本应增进感情的“卧谈会”变为高声喧闹的场所,严重影响他人的休息。不少同学对宿舍环境卫生漠不关心,随意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同学都习惯于在晚上聊天至深夜,不仅影响了自身的作息,也扰乱了室友的生活规律。而在男生宿舍里,很多同学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熬夜,深夜依旧可以听到键盘敲击声。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修养素质,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我们的整体层次。
洗手间的水龙头常常哗哗作响,走廊上的灯光几乎昼夜不停,似乎都在讽刺大学生节能意识之薄弱。
3、语言
不少同学将脏话作为日常用语,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毫无顾忌,显得格外随意。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文明交流的氛围,也助长了不文明行为的滋生。面对不文明行为,有些同学为了表达不满,便肆意辱骂,殊不知在指责不文明的自己也沦为不文明的一部分。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2篇
大学生被普遍视为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然而,通过对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在这个群体中,许多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这提醒我们有必要提升大学生的文明意识,使文明深植于他们的内心,从而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此次调查采用了访谈和观察的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道德文明现状,并揭示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调查时间为20xx年7月7日至7月10日,参与者均为本校的学生。在调查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普遍存在的不文明行为:
一、语言不当
在校园中,许多大学生将脏话视作日常用语,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使用粗俗的语言,仿佛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有的同学甚至以此为乐,互相调侃和辱骂,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在批评他人不文明行为时,自己却同样口不择言,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显然是不应该出现的。
二、不当着装
尽管学校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在课堂等公共场合穿拖鞋,但仍有众多学生屡屡违反这一规定,影响校园形象和个人仪表。穿拖鞋不仅显得不正规,还常常会发出让人分心的响声,尤其在需要安静的环境,比如图书馆内,更是让周围的同学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
三、考试作弊
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在一些学生心中,似乎进了大学就意味着轻松,因而在学习时大多心思放在娱乐上,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到了考试季,他们便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作弊手段,反映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四、随意吸烟
尽管许多同学对在公共场合吸烟表示厌恶,但吸烟现象在校园中依然屡见不鲜。走廊、厕所、食堂等地总能见到吸烟的身影,认为这样很酷。殊不知,浓烈的烟味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吸烟不仅浪费金钱,更是对自己健康的极大威胁,呼吁大家尽早戒烟。
五、随地乱扔垃圾
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主要源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素养,对环境卫生的忽视。有的同学在校园中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人监管便可以随意处理垃圾。而在大学生活中,缺乏基本的卫生习惯培养,也导致这一现象的频繁发生。
六、课堂手机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每位大学生都有手机。然而,在课堂上却常常听到各式各样的铃声,影响他人的学习。有的同学甚至在课堂上接听电话,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打扰了周围同学的注意力。晚上沉迷于“煲电话粥”的恋人,打扰了室友以及隔壁同学的休息,实在是缺乏必要的公德心。
通过调查所发现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同龄人之间的攀比与模仿;三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四是学校教育的疏忽;五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这些现象充分反映出一部分人对文明意识的淡薄,尤其是在自我约束方面的不足。我们需要持续努力,加强文明教育和管理,逐步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文明风气。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校园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3篇
调查名称:关于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XX大学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5日
调查人员:20xx级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在校园中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营造更加文明的校园环境。
调查对象:XX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
调查内容简介:调查大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调查过程:
①确定调查主题
②组建调查小组
③设计调查问卷
④进行问卷发放
⑤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⑥撰写调查报告
在大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力,更是未来社会的栋梁。然而,校园中依然存在不少不文明现象,这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以及校风建设息息相关。我们XX大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文明的行为频繁出现,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意丢弃垃圾、占用公共座位等。这些问题令人担忧,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班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调研活动。
以下是问卷调查统计:
1.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控制说话的音量吗?
(非常注意85%,偶尔忘记15%,经常忘记0%,完全不在乎0%)。
2.遇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问候?
(总是问候30%,熟悉的老师会问候55%,偶尔问候10%,从不问候5%)。
3.在课堂上会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吗?
(总是会60%,有时会30%,需他人提醒会8%,从不带走2%)。
4.离开座位时会将椅子归位吗?
(总是会75%,记得时会15%,需他人提醒会8%,完全不在意2%)。
5.对于在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行为,你持何态度?
(反感且不符合身份40%,无所谓但不赞同55%,持中立态度5%)。
6.上课时你会将手机调至静音吗?
(一定会90%,重要场合会0%,老师提醒时会0%,经常不会10%)。
7.在食堂会自觉排队吗?
(当然会80%,偶尔会插队10%,人少时会5%,从不排队5%)。
8.在宿舍有同学休息时会注意安静吗?
(很注意70%,在有人提醒时会20%,兴奋时会忘记10%,完全不在意0%)。
9.看到水龙头开着会主动关闭吗?
(会95%,有时会提醒别人5%,从不管0%)。
10.发现丢失物品后会采取何措施?
(积极寻找失主并归还20%,交到失物招领处70%,无所谓不管10%)。
通过对这85份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文明意识较强,但仍有少部分同学的行为需要改进。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同学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打电话或者聊天。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课堂秩序,也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了困扰。在图书馆中占座的现象同样严重,很多同学会在未到的情况下用书本占据多个座位,导致后来的同学找不到合适的学习位置。
在宿舍,有些同学对于卫生问题缺乏重视,整体环境较为脏乱,很难让人感到舒适。而在校园内,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也时常发生,这些都反映出部分同学的文明意识较为薄弱。
这些不文明现象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更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引起全体同学的重视,并从自身做起,提升文明素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4篇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日益显现,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大学生本应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但事实上,部分学生的行为却偏离了这一目标。这不仅是对自身修养的忽视,也是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我们有必要认真审视这一现象,以便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切实的建议。
二、调研时间
20xx年11月1日至7日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以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走访校园。问卷主要面向在校学生,经过整理后有效问卷共计112份。
四、问题分析
1.校园不文明现象的普遍性
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四十的受访者表示在校园内经常遇到不文明行为,超过六十的受访者偶尔会看到类似现象。从实地观察来看,校园内的某些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课堂上玩手机等确实存在。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行为多是由于缺乏文明意识和教育形成的习惯,而非故意的违反。
2.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
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态度的调查中,发现约有70%的受访者认为文明礼仪很重要,然而在实际行为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实践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在很多场合中表达了对礼仪的重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未能很好地遵守。这种现象值得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
3.学生对传统礼仪的态度
关于传统礼仪的重要性,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应予以重视,认为传统礼仪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加剧,但大多数学生依然渴望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的态度为传统礼仪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学生期望的文明礼仪教育方式
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够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尤其希望通过更为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受访者建议可以结合文艺活动、宣传画、讲座及互动比赛等多元化的方式,以提升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
一、具体建议
在掌握了前述分析后,针对我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教育小组,负责校园内礼仪现象的监督与推广。
2. 定期组织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文明礼仪宣传周、主题演讲比赛等。
3.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比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 在校园内增加文明礼仪相关的宣传标语,创造良好的氛围。
5.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解和践行文明礼仪。
二、参考文献
(1)《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2)《新时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建设》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5篇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日益显著,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也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深入了解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这项调查的目的在于探索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参考。
当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展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行为。然而,诸如乱丢垃圾、打闹喧哗、损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他人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在某高校的学生食堂及图书馆进行,时间为20xx年5月22日下午4点至5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2%与58%。
3、调查对象主要为该校在校大学生,以大一和大二学生为主。
4、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从不文明行为的频率、原因及改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不文明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针对被调查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调查:
① 垃圾乱扔现象: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承认在校园内曾经随意丢弃垃圾,35%的同学则表示偶尔有此行为,只有20%的同学表示从未乱丢垃圾。
② 大声喧哗问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情况,42%的同学表示有时会这样做,37%的同学表示经常这样,只有21%的同学自认为很少或从不这样做。
③ 破坏公物情况: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见到其他同学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且其中20%的同学表示对此习以为常。
小结:由以上结果可见,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文明行为相对普遍,尤其是乱扔垃圾和大声喧哗现象,显示出学生在文明意识上存在不足。
2、不文明行为原因
问卷第7题至第9题分析了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
① 对文明行为的认知不足:有52%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文明行为的认识不够明确,38%的同学表示只在特殊场合会注意文明行为。
② 环境因素影响:调查显示,有46%的同学觉得校园环境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下,容易出现不文明行为。
小结:许多学生并未将不文明行为视为严重问题,环境的影响也加剧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3、改善建议方面
问卷第10题与第11题针对改善不文明现象的建议:
调查发现,63%的同学希望通过增加文明宣传和教育来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识,另外有25%的同学建议设立文明行为考评机制以促进行为的改善。
(二)有关提升文明意识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从个人、校园环境和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从个人出发
(1)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大学生应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文明意识,提高自身行为标准。
(2)积极参与文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明活动,如环保宣传志愿者、文明礼仪活动等,从而提升自身文明意识。
2、从校园环境出发
校园内应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鼓励和倡导文明行为,通过张贴宣传海报、设立宣传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明意识。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加强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开展班会及校园文化活动,普及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与警示。
(2)引入激励机制:建议学校针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促进校园文明氛围形成。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6篇
一.
大学校园内频繁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院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场所。然而,如今的校园文化建设却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校园的整体氛围。这些不文明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对此进行反思和改进?
关键字:大学生 不文明现象
二.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提升学生们对文明素养的重视,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对不文明现象的深入探讨,促进学生自觉修身齐家,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的生活习惯,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三. 调查对象:
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生。
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
四.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五.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16日——20xx年5月19日
六. 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包括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共40道题目,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宿舍、餐厅等公共区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调查。
七. 调查结果与分析:
结合调查数据与饼图分析结果如下:
(1) 在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率高达71.05%。调查中,学生对随意丢垃圾、乱贴海报和践踏草坪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反感。个人私物随意放置、公共场合使用脏话以及情侣在公共场合的不当行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2) 宿舍中的不文明行为占到了65.79%。调查显示,使用违规电器、大声喧哗以及影响他人作息的行为较为普遍,男女学生在宿舍中随意走动、浪费水电的现象也很严重。
(3) 上课出勤情况的不文明行为占比为55.26%。普遍存在上课迟到、缺席、早退、打电话和交头接耳影响课堂秩序等问题。
(4) 公共设施和餐厅的不文明现象各占31.58%。公共设施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乱涂乱画及破坏教学设施,餐厅的主要问题则是排队打饭时的推搡、桌面残留剩菜及食物浪费等。
(5) 教学楼的不文明现象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楼外制造噪音等影响教学的行为。
(6) 在开放性问题中,许多同学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表示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心与支持。对于反映的问题,我将向相关部门反馈并建议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八. 调查体会与建议: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提升未能与之相匹配,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依然普遍存在。作为国家的未来,广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学校应对此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为提升校园文化,促进文明行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通过举办讲座、演讲、文化展览等形式,弘扬优秀校园文化,鼓励学生表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积极性。
(2) 学校应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成立监督小组,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结合文明活动及纪律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促进校园文化的积极发展。
(3) 利用广播、海报、横幅等多种宣传途径,赞扬先进典型,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同时要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为丰富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4) 学生应注重提升个人素养,培养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热爱校园,爱护公共设施,节约资源,坚决杜绝浪费。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点滴做起。大家一起行动,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共同营造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文明行为不仅提升了个人素质,更促进了道德品质的提高,助力身心和谐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创文明校园。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7篇
一、 前言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但在校园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也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生不仅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需要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都对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与分析,揭示此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二、主体
1、食堂——学子聚集之地
食堂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这个人流聚集的地方,往往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对食堂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排队打饭时态度良好,遵循公共秩序,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也有个别学生在食堂穿着随意,甚至有人身着睡衣和拖鞋,这显然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一些情侣在公共场合过于亲密的举动,引起了他人的不适,调查中有超过60%的同学对此行为表示反感。建议情侣们在食堂等公共场所保持适度距离,避免打扰他人。在用餐结束后,学生们也应自觉收拾餐具,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这体现出学生的文明素养。
2、宿舍——温馨的港湾
宿舍是学生们休息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但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晚上高声聊天,打闹,严重影响他人的休息。调查发现,女生宿舍在夜间的“卧谈会”现象尤为突出,而男生宿舍则常因网络游戏导致熬夜。宿舍内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随地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对宿舍的整体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宿舍环境的维持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倡导文明行为,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
3、图书馆——知识的殿堂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但我们在此发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部分同学在图书馆占位,导致其他同学无座可坐。安静的学习环境往往被手机铃声和高跟鞋走动声打破,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在借书过程中,部分同学没有按规定放置借书牌,这一系列行为导致了学习氛围的恶化。为此,我们呼吁同学们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安静与整洁,珍惜这个学习的好地方。也有积极的现象,许多同学能够爱护借来的书籍,按时归还,这显示了良好的公德意识。
4、教室——知识的殿堂
教室是学习和思考的所在,然而,调研显示,教室内的不文明行为频出。约40%的同学在课桌上留下了涂鸦,教室的环境受到影响。而教师授课时,部分学生却在玩手机,课堂纪律问题严重。调查显示,近半数学生承认曾在课堂上出现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我们必须意识到,教室是学习的圣地,保持课堂秩序,注意言行,才能让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建议每位同学都能从自身做起,维护教室的文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撰写调研报告 第8篇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倡文明言行,塑造优雅环境,营造良好秩序,提升个人素质。在我们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然而在大学校园内,依旧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缺乏公德意识。尊重公共道德,关心他人,是现代大学生应有的素养。许多不良习惯在日常小事中体现,它们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某些同学的公德意识薄弱。
调查结果:经过几天的观察与调研,我们发现校园内存在以下几种不文明行为:
(一)乱扔垃圾。
一些同学随意丢弃食品包装、纸屑、果皮等,甚至把饭盒和其他垃圾放在绿化带上。有时候,附近就有垃圾桶,却偏偏选择不去使用。这种不文明现象让人感到极为厌恶。一阵风吹来,各类垃圾飞舞,令人心情大受影响。
如果每个人都如此,我们的校园将失去美丽,而我们的心灵也将失去光彩!
(二)随地吐痰,卫生间用完不冲洗。
随地吐痰是一种低级的不文明行为,有些同学随意吐痰,完全不顾环境和他人。有的甚至故意从楼上吐下,落到路人身上,实在不可理喻。
随地吐痰不仅给他人带来不快,更是传播疾病的隐患,它损害的不仅是他人的健康,也危害了自己。同样,在公共厕所不冲洗也是问题所在,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容易滋生细菌,给公共卫生带来麻烦。
(三)翻越院墙和栅栏。
部分同学为了图方便,常常翻越院墙出入校园。这种行为不仅不文明,而且极其危险,若不慎摔倒,后果不堪设想。
无论他们翻越的理由是什么,这种行为都与中学生的身份极为不符,而一旦出事,悔恨将无济于事。
(四)公共场合过于亲密。
校园里常见男女生之间过于亲密的举动,甚至不顾周围的环境。孟子曾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早恋不仅不文明,更可能使个人的生活目标变得模糊。
其实,爱情本是美好的,但真正的爱情应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在求学阶段,我们更应专注学业,努力实现人生目标,而非沉迷于早恋。
(五)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
在自习期间,有些同学在教室里聊天影响他人学习。在图书馆、教室和自习室,手机不设为静音,铃声打扰他人。尤其是一些同学在不适合的场合打球,造成了极大的噪音,对周围同学的学习和休息造成了影响。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不应单纯追求个人的快乐而忽视他人的感受。课堂和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需要保持安静,这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
(六)浪费粮食。
缺乏节约意识在校园内屡见不鲜。餐厅里,被无谓丢弃的饭菜、长时间开着的电器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浪费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体现出某些同学缺乏节约的意识。
希望大家能从点滴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树立起节约意识。
(七)沉迷网络,寝室秩序混乱。
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严重影响学习。有的学生因此荒废学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宿舍中打牌、唱歌、喧哗,影响他人正常休息,这种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显示了对他人生活的漠视,缺乏基本的公共道德。
(八)不遵守课堂纪律。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或交头接耳,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这种行为不仅对老师不尊重,也对同学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自律,尊重课堂秩序,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九)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设施。
一些学生因小事发生冲突,甚至演变为打斗。这不仅不文明,且有可能触犯法律。我们应寻找合理方式解决矛盾,而非诉诸暴力,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调查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树立文明形象,从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环境,努力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应从自身做起,主动约束个人行为,勇于制止不文明现象。校方也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校园文明意识深入每个角落,倡导公益活动,推广文明行为。
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素养。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关注并参与校园文明建设,不文明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是每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以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成为一个品格高尚、和谐发展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