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评估与反思(实用6篇)

713小时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旨在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育中,教学内容涵盖数量、形状、空间等基本概念,着重于通过生活和游戏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包括理解1与多个的关系、数字识别、物体比较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善幼儿的学习体验,教师将重视幼儿已有经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实际操作强化数学概念。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也是提升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该计划强调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学习,从而实现全面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1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数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与生活的联系,更在于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性。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园所,年龄小、经验少、专注时间有限,但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渴望,尤其是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目前,小班幼儿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现状是: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及父母的引导下,他们对数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无意识地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形状辨识,但整体范围较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将遵循“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目标:通过生活与游戏来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趣味与重要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感官体验和实际操作,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以此愉悦地学习和体验发现与挑战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数量:理解“1”和“多个”的基本关系。能够数数数字1到5,识别数字1、2、3的形状,了解这些数字与实际数量的关联;能根据要求取放相应的物品数量;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明白物品的不同排列方式不改变其总数,帮助幼儿建立守恒的概念。

2. 量度: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能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高低、长短。能够完成大小配对,并能对三种物体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3. 图形与空间:能够认识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4. 逻辑与关系:掌握简单的物体配对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进度:

1~2 常规训练

3 理解“1”和“多个”

4 认识数字“1”

5 复习数字1

6 发现衣服上的数字

7 水果数一数

8 小球回家

9 圆形的饼干在哪里

10 方形的颜色

11 家中发现三角形

12 大与小的比较

13 整理玩具

14 比一比

15 三根棒棒糖的故事

16 玩具回到家

17 找出特征

18 青蛙跳荷叶的游戏

19 你能接着排吗

20 我来接着排

21 谁的黏土球最大

22 小侦探的任务

23 数字和形状的联想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2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激励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的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新入园的有4名,男性幼儿16人,女性幼儿14人。班内有5名孩子是教师家庭的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表现相对聪慧。有2名幼儿性格较为内向,与人沟通不太自如,还有3名幼儿活泼好动,性格偏倔。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识别最长与最短,比较粗细,了解最粗与最细,进行有序排序,数一数数字6、7、8、9、10,认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理解“里”和“外”的概念,空间方位的意识,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设置24个学习项目。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目的:

1. 激发幼儿对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数学元素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发展幼儿的基本数学概念,鼓励他们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等方法探索事物的主要特性。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用数学的方式思考和分析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4. 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如实物、图画、符号、文字等)表达与交流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阅读与交流能力。

5. 提倡幼儿主动探索,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要求:

1. 让幼儿能认识长方形、粗细,并能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并按规则进行排序。

2. 在认识物体的练习数数,能够识别数字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

3. 让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能够正确区分各图形,掌握其特点。

4. 理解空间方位,掌握“里”和“外”的概念。

5. 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3

为了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实现快乐成长,特制定本学期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找出最长与最短;比较物体的粗细,识别最粗与最细;进行按顺序排列;学习数数及认识数字6、7、8、9、10;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认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空间位置的概念,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共计24个学习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二、目的:

1、激发幼儿对数量、形状、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引导他们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发展基本的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鼓励幼儿初步运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等方法探讨事物的特征。

3、培养幼儿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数学进行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解释与证明自己的答案,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4、增强幼儿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他们用能够理解的方式,如实物、图像、符号或文字等,阐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

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尝试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增强对数学实用性的理解。

三、要求:

1、使幼儿能够认识长方形、粗细的概念,并能进行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的比较,按规律进行排序。

2、帮助幼儿在认识物体的过程中练习数数,认识数字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

3、让幼儿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与长方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4、理解方位的概念,掌握内部与外部、空间位置的关系。

5、学会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幼儿的经验开展数学教育:由于幼儿的经验有限,他们在判断事物时常常出现误差。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重视他们已有的生活与游戏经验,减少讲解时间,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2、注重幼儿的参与与探索过程:数学学习应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各种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寻找解决方案的积极性。

3、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幼儿通过感官接触具体事物,来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单靠听讲的方式无法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需求。

4、有效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通过实物和图片,结合集体演示、分组讨论和个别练习,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布置相关的墙饰和挂图,以激励幼儿的学习探索。

5、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以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各类活动并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6、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数学教学:幼儿需要在参与大量活动的基础上,使用多样材料,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方能真正掌握数学概念。

五、教学进度计划:

共计20周,每周安排5课时。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4

为了提升幼儿的数学素养,激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让幼儿在欢乐中探索,在探索中享受成长的乐趣,特制定本学期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比较长度、识别最长与最短;比较粗细、分辨最粗与最细;按规则排序;数数6、7、8、9、10的概念;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理解里与外、空间方位、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等,共涵盖24个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一)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数量、形状、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关注,帮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数学关系,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促进幼儿对数量、形状、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的理解,鼓励他们运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和预测等方法探讨事物的特征。

3. 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解决策略,解释并证明自己的解答,从而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4. 增强幼儿的数学交流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方式,表达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关系,并与同伴、老师、家长进行互动。

5. 鼓励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积极探索用基本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要求:

1. 幼儿能够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并按照规律进行排序。

2. 在认识物体的练习数数,了解数字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

3. 清楚区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掌握各图形的特征。

4. 理解方位的概念,掌握里外及空间位置。

5. 有初步的整体与部分概念,培养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措施:

1. 建立在幼儿经验基础上的数学教育:由于幼儿的认知受限,容易产生误解,例如将10斤树叶与10斤煤放在一起时会错误地认为树叶更重。因此需引导幼儿探索新旧经验之间的关系,重视他们已有的生活和游戏体验,教学时尽量减少讲解,增加实际操作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2. 强调幼儿的参与和探索过程: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教育应围绕问题设定系列游戏和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幼儿通过感官与具体事物的接触、探索和操作,来发展认知与思维能力,单纯的听讲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4. 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借助实物和图片,通过集体演示、分组讨论、个别练习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数概念及相关知识技能,创设适宜的环境,如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制作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墙饰和挂图,以激励幼儿的探索兴趣。

5. 采用多样化活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各种活动,给幼儿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6. 鼓励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只有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材料,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

教学进度计划:

为期20周,每周安排5节课。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5

一、情况分析

幼儿园小班是我们本学期新接手的一个班级,通过与前任教师及家长的沟通,我们对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过去的一周中,我们积极地接触每位孩子,进行交流,从而掌握了每个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在小班教育中已经基本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但我们也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规则意识不够。个别孩子性格内向,表现得比较古怪。针对这些问题,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幼儿园的工作指示和要求,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重视社会性教育,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幼儿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我们将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各方面的要求与任务

(一)班务工作方面

1、加强班级管理。提高教职员工对当前幼教改革的认识,树立团结合作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通过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家长的信任,吸引更多幼儿报读,从而提升幼儿园的声誉。

2、定期及不定期召开班务会议,促进相互沟通,统一思想。要求班上老师能够善于总结工作,发现自身不足,并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从而提升工作质量,确保班级运作顺畅。

3、班级物品管理要规范化,定期检查财产,若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上报处理。教师需教育幼儿珍惜玩具和教学用品,以更好地保护班级资源。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培养其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要及时、科学地记录和评价幼儿活动,以便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2、鼓励幼儿提出新主题,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探索并大胆表达,提升综合能力。

3、加强个别化教育。与幼儿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状况,支持和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对于性格内向或存在问题的幼儿,要积极引导,提供交往机会,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培养开朗性格。

4、扎实开展数学教学。从本班幼儿的计算能力出发,打好基础,将计算教学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6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对幼儿园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已经能够逐步适应在园的一日常规,初步学会了整理玩具和将物品归位。孩子们积极参与户外运动,许多原本比较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更加开朗,乐于与同伴互动。然而,部分孩子在家庭中表现出任性、固执、易怒等问题,仍有较强的依赖性,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听到表扬,不愿意独立完成就餐,挑食现象普遍,情绪波动明显,这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发现班级中有些家长重视早期教育,常带孩子外出,增加其见识,部分幼儿在家开始早期阅读,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但也有少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视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开展家长工作。

二、学期目标:

1、帮助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熟悉并能书写数字1—10,能够用数字表示相同数量的物品。

2、让幼儿能够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

3、教会幼儿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掌握加减运算,体验加减的相互关系。

4、教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5、培养幼儿识别长短、粗细的能力,能够比较并找到最长、最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6、引导幼儿根据物体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顺序和逆序排列,初步体验序列的传递性和双重性以及正逆性。

7、帮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能够分清前后左右。

8、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学习迅速而有条理地整理和摆放活动材料。

三、具体措施

1、按照数学教学计划定期开展数学活动。

2、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3、提供多种操作和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活动。

4、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物品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5、通过游戏和操作来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

6、运用操作卡片,辅助幼儿学习与理解数学概念。

7、邀请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共同支持幼儿的数学学习与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计划评估与反思(实用6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