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根据教育局政策与自身情况,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奖惩制度,以确保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分享,安排了多位优秀教师进行讲授,主题包括课题研究、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学校鼓励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和反思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一年的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成绩在区域评估中名列前茅,体现了校本培训的良好成效。
为了有效提高我校教师素质,增强全体教师的教育能力,开展扎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及本校具体情况,学校结合实际展开了教育改革探索,积极推动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学能力与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措施。学校在上级指导下,按照有计划、有步骤的原则,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以下是过去一年培训工作的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在区域内农村学校中,属于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现中心校设置了教学班37个,注册学生20xx人,辖下新建、石柱、甲北、高闸四个完小,完小设置教学班32个,学生人数1383人。在职公办教师共166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72人,占43%。所有专任教师均满足学历要求,新任教师人数为9人。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明确分工
自2月起,学校启动了教师校本培训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朱兆敏领衔的培训领导小组,副校长洪锦祥负责教师培训事务。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具体落实培训计划。每学期初、中、末,领导小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实施培训的细节。通过全体教师会议,强调培训的重要性与实效性,使教师们意识到此次培训是学校发展及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途径,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徐礼邦校长上任以来,更加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二) 制定奖惩制度
1. 所有教师需认真听取培训课程,记录笔记,并及时完成作业。
2. 集中培训时需签到,无正当理由不允许缺席。请假者需补上相应课程和笔记。
3. 学校中层干部应带头参与培训,确保学习的态度认真,取得优秀成绩。
4. 每位教师需积极参与专题研究、示范课等活动,确保人人参与,共同完成分配的研究任务,并对参与学习的态度和成效进行评比,给予优秀教师奖励。
(三) 培训实施途径
1. 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在于学习。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区内外的研讨会、骨干教师经验分享、校外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更新教育理念,支持新课程实施所需的理论基础。
2. 开展集中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应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分享,学校设立了教学实践的碰撞平台。在校本培训中,安排了多个主题课程。
(1) 施伟珍老师主讲《课题方案的撰写》。
(3) 邀请了区实验一小的陈爱萍老师授课。
(4) 胡银红老师讲解《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
(6) 卓丽娜老师主讲《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7) 邀请区实验一小张燕副校长讲授《漫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9) 施伟珍老师主讲《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10) 市教科所的张国荣老师主讲《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要素》。
3. 集体备课
为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安排各年级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们在备课组中进行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最后形成指导教师的讲学稿。
4. 主题班会观摩课
开展班主任培训和班级主题班会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确保教师能够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5. 示范课及师徒结对
通过区内的星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示范教学,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建立师徒结对制度,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6. 积极开展小组实践活动
在周三的开放课期间,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以课堂为基础,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实施新课程。
7. 采用互动学习方法拓展培训空间
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派教师外出听课,并邀请优秀教师回校分享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学思路的拓展。
8. 强调反思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后均应进行反思,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校本培训的成效
(一) 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经过校本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教师的自发行为。
(二) 教师科研能力增强
学校鼓励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篇教育论文,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
(三) 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得到加强
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开展教师关于如何认识好学生的讨论,确保每位学生都受到关注和重视。
(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映在学生成绩上,学校在区域内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