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820小时前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实施校本课程的核心,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目标。由于各校的教育哲学与资源不同,校本课程展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且开发过程动态、开放。根据课程功能,课程可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基础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包含学科知识课程和学习策略课程,后者分为通用和学科学习策略。拓展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知识面,培养研究性和创造性,重点在学科前沿问题和探究学习。发展课程提升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强调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鼓励跨学科学习,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为适应不同学生需求与学校特色而设计的灵活教育体系。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设计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它直接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由于不同学校拥有各自独特的教育哲学与资源配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其方案也具备开放性与延展性。根据课程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发展课程三类。

1、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提供持久性基本知识和可持续性基本技能的课程。这类课程通常与国家课程大致相符,涵盖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学科。基础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习策略课程组成。学科知识课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通常通过改编、新编或扩充来实现;二是对课程结构的创新,包括学科知识的层次构建与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使学科知识不断生长,技能得以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基础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可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记忆技巧、组织学习、精细加工与元认知策略等,这些策略适用于所有课程的学习,不受特定知识领域的限制。而学科学习策略则与特定学科密切相关,针对特定知识的学习策略,例如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策略、朗读技巧、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相连,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在基础课程开发中应当成为重要内容。

2、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类课程相较于基础课程,在内容和难度上有所提升,目的是培养更具研究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注重学科前沿问题、学术性和探究学习。这类课程的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深入研究学科知识,强化学科的学术性和前沿性,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如学科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例如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写作、创造性技能训练和思维方式培养等。这些课程主要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虽然在基础教育中比例相对较小,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3、发展课程

发展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侧重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在实施中,这些课程强调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通过丰富的项目实践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这类课程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进行跨界学习,帮助他们将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