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的核桃产业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已达82.4万公顷,年产量超过30万吨,综合产值66亿元,是全国核桃种植的佼佼者。然而,核桃深加工仍以带壳核桃为主,缺乏多样性和规模,产业链发展受限。主要问题包括总产量偏低、基地建设不足、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及缺乏龙头企业。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宣传引导、出台激励政策、加大优质种苗繁育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和强化技术培训。通过这些努力,云南核桃产业有望实现更健康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 键 词: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一、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云南核桃种植概况
云南省作为南方核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截止到20xx年,云南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82.4万公顷,年产量突破3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66亿元,以上指标均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更值得指出的是,在省内,核桃种植面积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果树,成为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经济林果。
(二)核桃深加工现状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云南主要以销售带壳核桃为主,1980年后开始加工核桃仁进行市场销售。进入90年代,除了核桃仁的加工,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核桃乳、核桃油以及核桃食品等产品。漾濞县已经有企业开始利用核桃壳研发活性炭,同时还有小型厂商利用核桃制作工艺品。然而,目前云南省的核桃产品仍以带壳核桃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的类型、规模及研发水平与其作为“核桃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根据调查,云南省拥有47家核桃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049人,设计生产能力达6.196万吨,年产值为56823万元,具体情况见表1。
云南省现有核桃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三)云南核桃栽培研究成果
云南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农户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核桃的采种、育苗、嫁接、种植、管理、采收以及初加工技能。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和漾濞核桃研究站经过40年的科研努力,已掌握了云南核桃的生态环境、分布区、生产经验及面临的问题。针对云南核桃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如优良品种结实晚、果壳纹理深厚、不耐寒等,已开展了以早实、丰产、优质及耐寒为目标的新品种选育工作。经过中间杂交,已经培育出5个早实、早熟丰产、质量优良的新系列品种,并成功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相关审核。研究所还开发了一批适用于云南栽培、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储运加工等领域的先进科技成果,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
二、制约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总产量偏低,核桃产业链难以形成
云南的核桃产业主要以种植“薄壳核桃”为主,当前“薄壳核桃”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8.5%,其产量占总产量的76.5%。尽管带壳核果和核桃仁价格较高,但仍然供不应求,种植规模亟需扩大。由于“薄壳核桃”产量偏低、价格高企,加工企业普遍采用价格低、量少的铁核桃和碎仁来生产核桃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桃深加工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与整体发展。
(二)基地建设和抚育投入不足
目前,云南的核桃产量高、效益好的栽培模式主要是果粮间作和四旁植树两种,而这两种模式的种植面积仅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种植在山坡、山脚、山凹等地,这些地区的核桃林普遍投入少,导致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在干果基地建设及扶贫项目、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等方面,建设与抚育管理的经费标准较低,导致种植效益不理想。虽然云南省的核桃栽培面积庞大,但总产量和质量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产业技术含量低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云南的核桃种植在良种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然而,由于技术推广不够,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种和苗木繁殖问题 核桃品种混杂,良种纯度不足,在一些晚霜危害严重的地区(如滇东北、滇西北和滇东南部分产区)缺乏良种;目前的苗木规格标准偏低,影响了核桃园的建设质量,同时缺乏专业的育苗圃。
2、山地核桃园的立地选择问题 在核桃基地建设中,有些地方忽视了核桃的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片面强调集中连片种植,将核桃种植在气候过于炎热或极寒、土壤干旱贫瘠的地方,造成核桃生长不良和水土流失。
3、现行的核桃园标准问题 现行的核桃标准系列中,国家标准有1987年颁布的《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LY/T1329-1999)和2001年颁布的《核桃坚果质量等级》,这些标准主要依据北方核桃,未能适应云南核桃的产业发展,省级地方标准至今未制定。
4、无公害栽培与绿色食品认证进展缓慢 云南的核桃大多生长在山区,远离污染源且基本不使用农药,符合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条件,但云南的核桃产业绿色和无公害认证进程缓慢。
5、核桃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较低 产品质量不高。云南的核桃加工业主要是核桃仁,并作为主要出口产品,但取仁过程多为人工且分散于各家各户,难以控制品质和等级,食品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我国部分食品的质量在国际上受到质疑,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但云南的核桃加工企业对此未予重视。
(四)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加工技术
云南省核桃经营及加工企业约有300多户,整体实力较弱,形成了分散竞争的格局,缺乏优势品牌。核桃产品加工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加工技术的研发以及产品开发滞后,缺乏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同时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导致核桃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三、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引导产业发展。云南的核桃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快行业发展,必须加强宣传与引导,提高农户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认识,调动种植积极性。应加强对行业的组织领导,将核桃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推进,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2、出台激励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引导农户和企业扩大种植面积,支持专业户或种植大户共同投资建设基地,尤其应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通过定向投资、服务和收购等形式,联合发展稳固的核桃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生产基地。
3、加大优质种苗繁育力度,巩固产业发展。核桃产业的发展需从良种繁育入手,同时制定配套的栽培技术与高标准的生产规范,尽快推广应用,实现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生产,提高云南核桃产品在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扶持龙头企业,确保产业发展。实现核桃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培育具备市场拓展能力和产业链延伸能力的龙头企业。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龙头企业,并引进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备,通过深入的产品开发,实现加工增值。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建立核桃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项目,快速推动云南核桃产业的发展。
5、强化技术培训,推动产业发展。围绕核桃产业,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各类核桃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依托政府职能部门,积极推动核桃市场化服务组织的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将懂技术、会管理的社会资源汇集起来,为核桃产业的经营提供全面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保障核桃的种植和销售。
云南的核桃产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