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调查分析报告(实用3篇)

452周前

本调查报告分别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区域内重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明确教育价值观,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然而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的恐惧,且偏向于实用性课程。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样化,目标明确却存在不协调性。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教育改革应关注课程的实用性与教学方式的改进。在对企业污染排放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制造业企业的排放超标,特别是在造纸和化工行业。建议采取措施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并加大执法力度以确保环境治理效果。报告为教育改革及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建议。

重点调查报告

重点调查报告 1

一、调查概况

我于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市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这次调查,我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践方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

2、当前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

3、学习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在某重点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样本量接近理想目标。

三、调查结果

对问卷结果的分析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相对明确,其中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素质,10%认为是为了进入大学,16%的学生对此未作考虑。

调查发现,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显著。大约65%的学生相信,青年人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认为大学生的收入最高,25%的学生则认为高中毕业生收入较好,8%认为初中毕业生收入可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67%的学生对学习热情高涨,24%的学生热情适中,9%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这与他们的“考大学”意识减弱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比不小。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不喜欢的课程”。学习恐惧或课程厌恶的根源,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课程的实用性有关。调查显示,有86%的学生对联系现实生活、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则兴趣不高。其中,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之间的热门话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特长”有正确理解,92%的学生表示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52%的学生希望获得教师指导。78%的学生期望能够学习更多实用的科技知识,以帮助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4、学习目的

调查表明,99%的学生都有上大学的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

大多数学生已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提升综合素质,掌握生活中必要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增强未来的竞争力。而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还表现出务实和功利的特征。他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带来的经济收益,许多学生从实际角度评估所学课程的价值,并据此决定学习的投入程度。他们期望课程能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融入更多实用技能。

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部分学生在教育价值观上仍显迷茫。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对高考失去信心;学术性课程难以满足职业技术需求,导致缺乏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些因素都引起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学习需求的多层次和多目标

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个人背景、教育价值观和未来期望的不同而展现出多层次和广泛性的特点。学习需求的多层次性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度要求不同。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仅需掌握基础知识;而准备考高职或艺术院校的学生则要求适中的课程难度和中等水平的学业成绩;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期望尽可能深刻地掌握知识,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需求的多目标性则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广度要求普遍,既希望掌握学术性课程,又希望培养个人特长,以及学习更多实用技能。

3、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然而,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和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表现出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主观性体现在学生们对未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已有认识,这一认知对于这么大的群体来说是不切实际的。40%的学生期望在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而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则表现在思想与实践的不一致,调查结果表明,37%的准备考大学的学生并未表现出应有的积极学习态度,而是采取消极等待的学习方式。

重点调查报告 2

为切实落实环保政策,确保对重点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有全面了解,从而为后续的环保措施打下基础,我调查小组于11月初对区域内重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本报告。本次调查以个人观点为主,不构成权威数字,仅供参考。

一、调查基本框架及思路

本次调查聚焦于区域内重点企业,主要关注的污染指标为COD,调查时间为11月初。调查的技术思路为:汇总企业资料进行初步估算→开展现场调查询问(包括水源、废水处理和生产情况)→计算企业实际排放量→收集并分析各重点企业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汇总和总结。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涉及企业28家,其中造纸行业22家,漂染行业4家,其余行业2家,以下是各类企业的调查结果。

1、造纸行业

在调查的22家造纸厂中,目前有3家已停产,合规排污的企业有6家。其中,位于莲下镇的一家纸厂因生产规模小,排污量相对较低,且其他几家厂均是近期加强节能减排措施的企业。

位于莲上镇和溪南镇的2家造纸厂已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但仍未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其中,莲上镇的一家纸厂虽通过循环利用等手段减少了60%-70%的水耗,但因废水浓度较高,依然超过了排污总量控制值。若能进一步提升水的回收利用率至80%以上,并确保废水处理效果,便有望达标。溪南镇的纸厂在节能减排措施上进展较慢,水耗未见显著改善,废水处理效果也不理想,若能够加强循环处理并保障处理设施的效果,亦可达到控制要求。

另外,尚有15家造纸厂的排污总量超标,最高排污量来自莲上造纸厂,超出控制计划达720吨,最低则为振业纸品厂,超标2.3吨。这些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排水量大、回收率低,且处理效果差,造成处理后COD浓度多次超标。

2、漂染行业

本次调查中的漂染厂共4家,其污染物排放量介于30吨到3吨之间,年实际排污总量均在控制标准以内。其中,信泰毛纺染织有限公司自今年起开始应用新型环保处理方法,成功减少用水量36.9%,而其他漂染厂尚未实施类似的减排计划。

3、其他行业

用水量较少的渔具厂,处理后的废水COD浓度相对较低,排放污染物总量远低于控制标准。相对而言,用水量较大的洗水厂的排放量超过控制计划16.5吨,这与其较大的生产规模及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密切相关。目前,该公司废水生成量是处理能力的两倍,因此处理后废水浓度较高,造成排污总量未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意识

应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相关知识,宣传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政策,使造纸、漂染等高污染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逐步将节能、节水、生产工艺改进和污染治理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

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部分造纸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尽管有些企业已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能够将排污总量控制在标准以内,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若不加强管理,将很快面临超标风险。

漂染厂排污量虽在控制范围内,但需警惕因生产内容变化导致的水耗增加。建议加强宣传,推广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

2、以点带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应在能耗和排污大户中优先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通过示范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造纸企业可参考已实施节能减排的典型企业,通过废水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逐步推广相应技术。

漂染企业同样应观察先进企业的做法,通过工艺和设备改良,来实现节水和污水循环利用,确保未来排污量的可控性。

3、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工艺

较大规模企业需要积极进行技术改革和工艺完善,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引入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形成,降低后续处理成本,将作为重点推广的方向。

4、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提升污染治理效果

对于调查中超标的企业,加强执法检查,确保其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良好,依法查处违规排污行为,确保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

5、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度

在年度的环保考核中,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考核指标,并将责任分解至各镇和重点企业,确保各方共同落实环保责任。

重点调查报告 3

为切实贯彻落实环保政策,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便于制定后续的治理措施,我调查小组于11月初对落实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计划的相关企业展开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本次调查主要依据个人见解,数据仅供参考,不具权威性。

一、调查基本框架与思路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区域内重点污染企业,调查所关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调查时间为11月初。调查流程包括:收集企业的历史数据与排放记录→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访谈(取样、监测废气处理设施、生产情况)→计算企业实际排放总量→汇总各企业的监测数据,得出综合结论。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涉及25家企业,其中制造业18家、化工行业5家、其他行业2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调查结果分为以下几类叙述。

1、制造业

在调查的18家制造企业中,发现有2家企业因设备老旧而暂时停产。目前,符合“十二五”排放控制指标的制造企业仅有6家。值得注意的是,天河镇内有一家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其排放总量较低,部分企业在近期已开展环保节能改造。

相比之下,其他制造企业的排放量普遍超标,尤其是森辉制造厂,实际排放总量超出控制计划800吨。排放超标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生产规模较大、污染物处理设施能力不足,这导致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居高不下。

2、化工行业

调查涉及的5家化工企业,排放总量从50吨至10吨不等,整体符合“十二五”排放标准。其中,辉煌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实现了24.5%的节能减排,其他化工企业尚未有显著的节能措施。

3、其他行业

在用水量较小的食品加工厂,废气排放水平较低,均符合控制标准。相反,某洗涤剂生产厂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排放量高达100吨,远超控制指标,原因在于其废气处理设施的能力不足,导致处理后污染物浓度仍高。

三、建议

1、加强企业环保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普及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逐步将节能减排融入日常运营之中。

调查中发现,部分制造企业为了市场竞争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潜在的环保压力。例如,某大型制造厂近年增加了生产线配置,虽然引入了部分环保措施,但一旦产能提升,排放问题或会更加严重。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优先在重点排放单位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借助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推动各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某家优质企业在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资源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他企业可借鉴其经验,通过技术改造来达成减排目标。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工艺

大规模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建议采用新的绿色生产技术,以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目标。

4、加大违法打击力度,严格污染治理

在本次调查中,部分企业由于废气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排放超标,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严惩环保违法行为,确保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

5、建立责任制,明确考核机制

在年度考核中,要将节能减排纳入重点指标,明确各辖区及企业的责任,促进目标的落实与执行。

《关键调查分析报告(实用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