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科研项目开题报告(实用2篇)

341个月前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育中逐渐被广泛应用,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以某示范性高中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该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研究指出,研究性学习应围绕学生的兴趣与实际生活展开,强调自主性与跨学科特征。然而,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选题往往缺乏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过于主导,导致学生在研究中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更多关注学生的视角,减少教师的干预,以真实体现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植物种植的研究课题,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第1篇

研究性学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中采用。不过,这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呢?本研究选取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的方式,对该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案例研究中,我们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抽象讨论,而是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公认的观点,以便从视角、功能和方式等方面来评估该校的实践情况。

一、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价值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关键观点就是研究性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与实际生活展开。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这种特定的社会实践形式,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探讨周围的世界,通过回归生活的真实,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探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学生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维方式,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自己身边的环境。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者石中英根据《纲要》提出,研究性学习应当具备多样性、参与性和自主性三个特征。学者张华和仲建维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某一学科,而应突破学科界限,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

基于这些研究,本文支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其核心特征集中体现为自主性和综合性。

三、某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观察与记录

在20xx年10月的中旬,笔者以评论专家身份参与了该高中的高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与评价,同时也观察并记录下了以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上,每个年级各展示了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研究问题的内容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观察发现,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而小组中的部分成员以PPT的形式进行开题报告。在报告过程中,学生们展现出了以下几种特征: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许多学生的选题表现出明显的“被选题”特征。他们在陈述研究目的和意义时,多是照着开题报告念,缺乏个人视角。甚至在评审委员询问选题意义时,部分学生完全无法回答,教师便急忙出面解释,“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根据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普遍不高。只有几组与他们兴趣密切相关的开题报告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需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参与表演等形式,并需要进行真实的社会实践,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观察与反思

基于对该高中的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缺失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该校的研究性学习存在两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共同反映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特性。

(1)选题与生活的联系较弱

从不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选题来看,这些选题明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脱节。例如,初二年级的语文组选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而高一年级的《诗经》研究也是基于课文的进一步拓展。相对而言,英语学科中的“英文电影配音”等题目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学生表现出更多参与热情。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的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适应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角色应以“帮助”为主,而非“告诉”。然而在开题报告会上,教师往往仍然扮演了传统课堂中的主导角色,未能有效协助学生自主探究。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视角为主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主题学习应以学生的兴趣与视角展开,然而实际情况中,很多选题依然是学科内容的延伸,教师却在过度干预学生的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干预,使研究性学习真实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索,应该是未来需关注的重点。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也是实践者亟需解决的任务。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第2篇

一.选择课题的原因

植物种植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基本的农业技术,涉及到土壤、气候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种植方法不断被改进与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植物种植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重要切入点。

选择这一课题,旨在让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过程,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科学素养。在实践中,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种植的过程与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植物种植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及相关的生态知识。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进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从而引导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2)掌握植物种植的基础技巧与方法

(3)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

(4)探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植物生长与种植的资料

(2)进行植物种植的实验与观察

(3)组织讨论,分享种植经验与感悟

(4)总结与整理研究成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11月底)

1. 组建研究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

2.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 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与文献;

2. 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 进行植物种植的实践操作;

4. 就种植经验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与分享。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 与其他小组交流实践经验,展示研究成果;

2. 撰写小组及个人的结题报告。

《高中生科研项目开题报告(实用2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