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是设计的两个不同阶段,虽然他们在具体的技术要求、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制作物品当中,人的智慧对物品的好用所产生的构思,这个构思的实行在制作物品中可能有先有后,

古人的一边想一边做也是设计,现代产品先想好了再做,做完发现问题再反过来调整设计,再进行投产、再生产,也是一种设计,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功能的问题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是一件物品、一件产品是否好用的一个关键。功能需要技术的支撑,说到好用就涉及“技术”的问题,

比如陶瓷釉的发现,是一个科学技术的成果:一件机械产品如农具、一般工具、交通工具等等的制作,都涉及中国古代很多的科技方面的成果,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无疑为我们的设计艺术史充实了很多的内容。中国科技史的著作中常常谈到传统工艺,

注重一般生活日用造物的功能研究的设计史,其内容也常常与科技史的内容重合,那么,科技史是不是可以代替设计艺术史呢?

当然不可以。例如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漏壶,在故宫有一个巨大的漏壶,之所以做得如此巨大,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齿轮技术不可能像今天那么精细,

所以它只能用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来实现计时的功能。这说明早期的中国技术是先考虑功能而基本上不太考虑外观设计的。

再如天文仪器,明清的时候由于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对中国的天文仪器有了改造,在这个改造过程当中对外形有美化的因素,但不是设计的因素。

总的来说,这些科学仪器的设计是一种纯粹的功能设计,而基本不包含美的设计,所以虽然科技史也讲功能,但它是纯粹的功能,并不是设计艺术史。


设计史与工艺史的区别重点除了形式的审美活动外,还涉及技术、材料、工具问题。造物作为人类生存能力的延续,

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类技术在和自然相处中,如何把握自己的问题,而设计史中的艺术因素的分析也可归结到这一点上。

因此实际上设计史比工艺美术更接近技术哲学。如果抽象地研究设计之美或生活之美,研究那些从技术中游离出来的美的因素,

而离开因技术而来的功能审美因素,设计史将会是空洞的。在设计史中技术与艺术是这样密不可分,

以至于从技术发明一开始的样式考虑、材料选择等,就已包含有设计艺术的因素。美学家李泽厚近年一再坚持一种“实践”的观点,

认为逻辑或语言的深层结构、人类智力的生理形式也是实践的产物;使“实践”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在于人的制造工具,即技术活动。

李泽厚说:“工具的出现突破了生物种族的局限”,使用工具的活动“开始对现实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

这是任何本能动作所完全不能比拟的”。[2在这里,工具已不仅是满足生物的需要,它在原始人类中形成一种新的关系,

即把一种天然的“需要一需要对象”的关系转换成一种“需要一工具一需要对象”的关系,这时候,工具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中介,

它改变了原始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工具系统成为多种多样,偶然不常的自然物和原始人类发生关系的稳定的有规律的转换结构,工具首先造成了普遍性。

”3李泽厚认为这种以工具为中介的劳动,成为其他生物种类所不可能获有的超生物的经验,它是一种动作思维,而且是真正思维(语言思维)的基础。

由于原始社会中工具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制造工具也由偶然变成有目的的活动,这就使人在心理上开始了与动物的疏离。

工具作为人类特有的目的表象“正是主体的人在客观实践上与动物相区别的心理对应物”。


中国古代设计当中提出了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重己役物”,是重视自己生命本体,控制人造的物体。

“重己役物”在中国古代设计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实际上它强调任何设计都是以人为主体,这一点对于中国古代设计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讲设计,那肯定是以人为主体,这是一个常识,但即使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欧洲就曾经产生过问题。

我们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后,大家都歌颂机器生产,因为机器生产的批量化降低了成本,带来了最便宜的产品,

那时整个工业制品数量远远超过手工劳动时期的总和,所以当年很多人都欢呼工业革命的成果:但不久以后,大家又发现机器制造的产品千篇一律,

很多制品因为没有设计,粗制滥造,所以大家又对机械制品产生不满,说它抹杀了人的个性,因为大家都用一样粗糙的东西,是强迫你接受。

另一方面,机械劳动、分工很细的流水线生产,在整个大工业社会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当中,人本身就属于机器的一部分,人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

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不像传统的手工劳动,可以给你一种与自然材料的亲近感,肌肤相触、一边想一边做,而且在农业经济的社会节奏下工作,

有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情绪,所以当时的欧洲曾经有过像英国的威廉·莫里斯那样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设计上的理想主义者。

几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都与不从人的角度考虑来发展商品经济有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设计课程目录:


第1卷·建筑类编-人居篇.pdf


第2卷·建筑类编·城垣篇.pdf


第3卷·建筑类编·装饰篇.pdf


第4卷·建筑类编·家具篇.pdf


第5卷·服饰类编·衣裳篇.pdf


第6卷·服饰类编·冠履篇.pdf


第7卷-服饰类编·佩饰篇.pdf


第8卷-服饰类编·容妆篇.pdf


第9卷·餐饮类编·食具篇.pdf


第10卷·餐饮类编·饮具篇.pdf


第11卷·餐饮类编·厨具篇.pdf


第12卷·工具类编·生产篇.pdf


第13卷-工具类编·计星篇.pdf


第14卷-工具类编·武备篇.pdf


第15卷·用具类编·舟舆篇.pdf


第16卷·用具类编·灯具篇.pdf


第17卷-用具类编·民俗篇.pdf


第18卷·文具类编·礼娱篇.pdf


第19卷·文具类编·乐器篇.pdf


第20卷·文具类编·书印篇.pdf



建筑类编城垣篇内容部分展示:

中国古代设计全集_建筑类服装类工具类设计图纸

中国古代设计全集_建筑类服装类工具类设计图纸下载地址
中国古代设计全集
阿里网盘 / 课程大小:0.00字节
提取码:**** (购买后可见)
下载
评论下
  • 顺带评个分
提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