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包括建立服务学生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研团队的合作与科研能力。具体工作包括常规教学管理,强化教研活动,整理教学资源,关注教师发展,制定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以及高二教学安排。复习策略强调基础知识掌握、课堂点拨、专题复习,以及教师情感投入与高质量复习资料的使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格率,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历史学科人才。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借助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融合课改的新理念、课堂教学的新思路,通过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实施教学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念,持续推动教研组全体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理论,深入钻研历史专业知识,以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建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
2、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在课堂中大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和观念,以新理念打造新课堂,以新思维培养新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团队,争创特色学科。
三、具体工作:
1。聚焦常规教学管理。
(1)督促组内每位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确保高质量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使教学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2)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认真对待,规范布置和批改作业,积极进行课后辅导。杜绝无教案上课、缺乏交流反馈的现象,提倡生动有趣、有意义的教学过程。
2、强化教研活动,提升历史组的科研水平。
鼓励教研组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和课程改革文件,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领悟新理念;鼓励教师结合课堂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论文的评比和优质课堂的观摩与评选,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3、积极整理教研组的教学资源,建设高质量的题库和备课材料。
4、关注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从备课、上课到课后指导,给予关心与支持,营造互学互助的学习氛围,致力于形成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高素质历史教师团队,在校内外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5、高一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复习效率与合格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1)、研读《学业水平测试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以提升复习的实效性。
(2)、结合教学进度和测试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每年的5月初完成三本必修课程教学,教师团队共同备课,整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之后安排一次模拟考及其他综合训练。
(3)、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包括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重要概念等。基础分占学业水平测试分数的约70%,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识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及格率,也为高考打下基础。
(4)、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与以往的历史教学相比,当前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及学习方法指导。许多试题不再局限于所学教材内容,而是提供新的材料与情境,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学习方法,并理清解题思路,形成简洁准确的书面表达。
(6)、关注复习的重点与热点,进行专题复习。
针对近年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重点与热点已成为复习的关键,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注重。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覆盖重点内容,而在第二轮时可以采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
(7)、其他注意事项:
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为了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①情感投资:让学生喜爱你和你的学科。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精选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高质量,一份合适的资料足以帮助学生。建议利用《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导引》作为依据。
③考前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平时易错的题目,给予适当的解题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6、高二教学方面:
(1)本学期完成两本选修课的教学,逐步进入高考复习阶段。
(2)在教学中,对选修与必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3)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尽早进入准高三状态。